每经记者:袁园 每经编辑:张益铭
10月23日是我们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敬老节。然而,随着老龄化日益加深,在“敬老”的同时如何“备老”成为当下人们热议的话题。民政部发布的《2022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老年人口达2.8亿人,占总人口的19.8%,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098亿人,占总人口的14.9%。
“如何养老”已经成为当下绕不开的热门话题。保险由于与养老和康养有着天然的联系,也成为了当下养老市场上的重要参与者之一。《每日经济新闻》注意到,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公布的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名单再次更新,已从9月的69款扩容到78款产品,新增9款产品。
其实,不只是保险产品,在政策和市场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险企积极布局养老产业。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面临的养老和健康服务压力会非常大,同时也给险企带来了机会。”记者注意到,由于寿险服务与康养有着天然的联系,所以大、中、小型人身险公司也都希望能够抓住商机,进军康养市场。
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扩容到78款
2022年11月,原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对险企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基本要求、产品形态、规范管理、监督要求等进行了明确规范。
随后,监管公布了首批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名单。此后,产品名单多次扩容。不到一年时间,已从最初的6家公司7款产品扩容至23家公司78款产品。扩容后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种类包括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两全保险、年金保险和税延养老保险产品。
具体来看,78款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来自于23家保险公司,分别为:中国人寿(2款)、国民养老(7款)、太保寿险(7款)、太平人寿(6款)、太平养老(4款)、泰康人寿(8款)、泰康养老(8款)、新华人寿(1款)、新华养老(1款)、人保寿险(4款)、阳光人寿(4款)、平安养老(3款)、工银安盛(4款)、建信人寿(2款)、农银人寿(2款)、交银人寿(1款)、友邦人寿(4款)、中信保诚(1款)、中意人寿(3款)、中宏人寿(2款)、中美联泰(1款)、招商信诺(1款)、建信人寿(2款)。
从参与的机构来看,既有中资保险公司也有外资险企。其中,外资保险公司7家,中资保险公司16家,主要以头部险企、银行系险企和专业养老险公司为主。
此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发《关于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与个人养老金衔接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税延养老保险试点业务与个人养老金制度衔接,原则上应于2023年底前完成各项工作。因此,越来越多的保险机构将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保单变更为个人养老金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保单。
资料显示,在此前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两全保险和年金保险(含分红型和万能型)的基础上,已有来自太保寿险、太平人寿、中意人寿、泰康养老、平安养老、太平养老、阳光人寿7家公司的26款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体系。
险企积极布局康养市场
除了开发相关产品,险企还通过“保险+服务”等多样化的方式切入康养市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10年开始,每年都会有险企进军养老服务领域,且在2021年之后,险企的布局正在逐步加快。目前,已有泰康保险、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平人寿、大家人寿、友邦人寿、光大永明人寿等多家险企发布康养战略。
以近期升级康养战略的友邦人寿为例,其在现有“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医养协助”三大板块基础上推出“旅居养老”板块,并基于原板块中高频使用服务项优化推出“康养PLUS”会员权益,同时在“医养协助”板块中新增住院就医协调和康护管家协调。
“养老及医疗的整合将提供保险公司穿越周期的盈利能力,相比单一的保险业务而言,也将为公司带来更高的估值溢价。”中信建投在研报中认为,抛开前期现金流为负的情况,我们测算,养老社区的平均利润率为7%至11%,与住宿餐饮行业相比,基本相当;但养老行业因其刚需、入住稳定的性质,能够穿越经济周期的变动,与保险负债端更为匹配。
从各家发布的康养战略来看,其服务的领域和方向却各不相同。有的险企聚焦养老社区,利用养老社区来提供养老服务;有的险企聚焦旅居养老和居家养老,主要为活力老人提供服务;有的险企则面向失能老人,提供专业护理和医疗康复。不过,更多的后来者,则选择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将社区养老、旅居养老和照护养老全部纳入康养体系中。
保险公司的热情也得到了消费者的回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泰康之家获悉,其养老社区的居住人数已于近期突破万人。而随着监管不断规范养老社区和保险产品销售的关系,未来,养老服务领域的增量无疑会给行业带来更多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