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好老师 | 李红娟:做研究型教师,让学生眼中永远有光

时事新闻2023-10-13 18:34:35无忧百科

身边好老师 | 李红娟:做研究型教师,让学生眼中永远有光

“教育教学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走教育科研之路,做一名研究型教师,是我的不懈追求以及不断努力的方向。”

一些年轻教师曾经问李红娟:“当了那么多年老师,有没有职业倦怠?”她笑着摇头:“我从来没有,我喜欢课堂,喜欢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作为老师,我认为,孩子们的变化和进步,是治疗职业倦怠的最好良方。”说起学生,李红娟的眼里闪着光,“当老师不难,当合格的好老师很难。教师要为学生做好榜样,脚踏实地。无论事情有多小,关乎学生、关乎课堂就比什么都重要”。


李红娟

中共党员,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门头沟区育园小学数学教师,市级骨干教师,正高级教师;曾荣获门头沟区优秀德育先进工作者、教学标兵、师德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先后参与国家级、市区级课题20多项,60多篇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获国家级、市区级奖项。

01

青年教师挑大梁

从新手教师成长为学术骨干

1990年,李红娟从门头沟区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后在珠窝中心小学、永定中心小学两所山区学校任教,一教就是12年。由于交通闭塞、人口外迁等原因,山区学校的学生并不多,但对于李红娟来说,“为每一位学生负责”是她一直坚持和秉承的初心和原则。

山里的学生少,老师也少,年轻时的李红娟就主动挑大梁,她不仅包班教授语文、数学课,还利用自己曾经的美术功底,给孩子们上美术课、艺术课、手工课,启发山区孩子的艺术灵感。条件有限,她就开动脑筋,和学生一起用废旧的编织袋、塑料瓶做工艺品,用泥土和石膏制作彩色的画版,用各种种子、树叶制作拼贴画,让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得到实践。为了让山区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她还尝试写剧本,和孩子们一起排演。

“要想教好学生,就要先用知识把自己装满。”上世纪90年代,在交通还不算发达的深山学校,老师们都在学校住宿,这给了初为人师的李红娟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她白天给学生们上课,晚上就窝在宿舍里看书,做教学研究,写教学笔记,这个习惯一直保持了很多年。她像海绵吸水一样,让自己逐渐从新手教师,成长为学校的骨干力量。李红娟说:“在山区学校这些年,我没觉得有多艰苦,我沉下心来,不断学习钻研,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在教学实践能力上有了更多经验。在和朴实的山区孩子们一起生活的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幸福,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信念。”

1996年,李红娟参评了门头沟区骨干教师,也成为了永定中心小学的教研组长。她开始尝试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先后参与了国家级、市级、区级科研课题研究20多项。2002年,李红娟调到育园小学,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继续发挥带头作用,与身边的老师们一起研究、实践、反思、总结,带动一大批青年教师成长。

如今,作为数学学科正高级教师,李红娟参与到“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门头沟分站的学习培训中,从最开始的“学生”,到如今给全区数学教师授课,李红娟觉得,自己的知识水平需要不断丰富、不断更新,才能跟得上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02

坚持“变”与“不变”

让学生的眼睛“亮”起来

教师的主阵地是课堂。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李红娟从来没有一丝一毫的懈怠,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在经历了几年包班教学之后,李红娟转为专职数学教师,对数学课堂有了更加专注和深入的研究。“让学生爱上数学、喜欢数学,能够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魅力。”秉承这一信念,李红娟严谨执教,不断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上课时,李红娟总能想尽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节课都变得“热闹”起来。有时候,当讲到一些比较难、学生不好消化的知识时,李红娟注意到,学生在课堂上突然特别安静,不说话了,她就会积极调整教学策略,通过一些活动,让孩子们的眼睛重新“亮”起来。

“上一节课容易,上好一节课很难。”在不断反思与实践中,李红娟根据数学教学的特点,开始尝试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情境。她尝试过故事情境、活动情境、游戏情境,引导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将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爱学习、爱钻研、爱琢磨、爱较劲”是李红娟的成长“秘笈”。从教30余年,李红娟的教学和育人思想之所以没有“落伍”,既得益于她的这些“秘笈”,也得益于她始终保持着一颗不断学习、不断尝试新鲜事物的心。她将教材中的知识与情境创设相结合,在数学课上引入了跨学科学习和综合实践,有时还会在主题学习中融入一些德育元素。例如,在以“节约用水”为主题的数学课中,她引导学生开展用水调查、数据分析,寻找有效节水的方法,增强环保理念。她还引导学生通过装修铺设地砖、规划校园周边停车位的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设计最优方案。这些,不仅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培养了学生学会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思维。

在几轮课程改革后,面对更加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方式、更加多元的个性化学习模式、思维更加活跃的学生,李红娟坚持着自己的“变”与“不变”:“变”的是自己的思维和教学方式,“不变”的是“永远把学生放在心里,摆在中央”的职业初心。

03

与学生斗智斗勇

治疗职业倦怠有“良方”

做了20多年的班主任,李红娟带过的学生不计其数,她将每一位学生都当作自己的朋友,在彼此的相处中,不断学习成长。李红娟笑着说,自己能够快速成长,都是用这些年与学生“斗智斗勇”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智慧换来的。

李红娟至今还记得,自己刚当班主任的时候遇到过一个“淘气包”。他经常和父母吵架、欺负同学,父母怕孩子惹事,索性放学后就将其关在家里。在和家长充分交流后,李红娟故意在放学后给“淘气包”安排一些班级“工作”。“和孩子沟通方式方法很重要,要平等、尊重,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是一个能够为集体做贡献的人。”渐渐地,同学们发现,“淘气包”变了,变得积极向上、团结同学,与家长的关系也缓和了不少。

但有时候,性格直爽的李红娟在与学生相处中也会遇到棘手的问题。“我和孩子们的相处方式是赏罚分明,课下我们可以一起玩闹,但有时候涉及到品行或原则问题的时候,我也毫不客气。”也正是因为这样,她曾有过被学生“报复”的经历。

有一次,李红娟下班回家,发现家里的锁眼怎么也打不开,仔细一看发现里面被人用火柴棍堵上了。经过调查思考,李红娟发现,住在自己楼上的学生小鹏露出了破绽。最近小鹏的学习状态不太好,李红娟批评了几次以后,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小鹏表面上没有什么情绪,没想到却背地里搞起了“小动作”。李红娟没有声张,而是反思了自己在处理小鹏的问题上存在的不妥之处。

“作为老师,没能认真了解学生的个性,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心理活动,在和家长沟通问题前,要先想明白自己的问题。”于是,李红娟在和家长沟通之后,选择“按兵不动”,但在日常生活中,她加强了对小鹏的关注,制造各种机会与小鹏聊天。渐渐地,小鹏又重新对李红娟打开了心扉。直到有一天,小鹏主动对李红娟说:“李老师,对不起,有一件事儿我一直没告诉您,我心里很愧疚。您家的门锁是我故意弄坏的,那时候我觉得您总批评我,现在我特别喜欢您,您是我最好的朋友。”“时代在变,学生的思维和观念也在变。班主任不能保守地遵循旧的套路,不要高高在上地说教,要平等地与学生对话,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亲近学生。”李红娟说。

从教带班多年,到了快退休的年龄,李红娟不想“躺平”,她还想给自己一些“压力”。她不放过每一次学习交流的机会,继续带着年轻教师一起做课题、做研究,甚至还给自己定下了新的目标。

文字:苏珊

编辑:张秋颖

编审:郝彬

终审:王宇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本文标签: 教师  教学  李红娟  班主任  数学课  新学期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