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有钱的地方,太缺大学了

时事新闻2023-08-29 16:38:39无忧百科

全国最有钱的地方,太缺大学了

文|凯风

拼命建大学,正在成为潮流。

中国有无数个经济大省和经济强市,但能称为教育大省教育大市的却不多,而浙江和杭州无疑是其中最尴尬的存在之一。

日前,浙江召开首次高等教育强省暨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推进会,吹响新一轮高教强省建设的冲锋号。

早在此前发布的浙江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中,“形成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发展格局”就成了重要发展目标之一。

这一次,能不能突围?

01

全国最富的省份,大学实力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

论经济总量,浙江GDP逼近8万亿元,排在全国第四,仅次于广东、江苏和山东,且在不断拉近与山东之间的差距。

论人均收入,浙江不仅反超粤苏鲁,位居27个省份之首(不计直辖市),更因城乡差距最小的地方,被赋予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任。

论百强市、百强县、百强镇规模,浙江排在全国第一梯队,发达的民营经济,造就了县域经济的崛起。

然而,到了科教尤其是高等教育方面,浙江却与周边地区拉开了差距,甚至不及中西部一些省份。

从高校数量来看,2023年,浙江共有109所大学,排在全国第11位,而同为包邮区成员的江苏则高达168所,位列全国之首。



高校数量本身就与经济实力不匹配,而一流院校更是付之阙如。

根据教育部第二批双一流大学名单,浙江只有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宁波大学3所双一流高校,与安徽等并列排在全国第12名。



与之对比,邻近的江苏和上海分别是16所和15所,而一向被认为教育“大而不强”的广东也有8所。

事实上,浙江不仅双一流大学付之阙如,就连全国百强高校也与经济实力极其不相称。

根据软科2023年中国大学排行,浙江仅有6所高校进入TOP100,除了浙大遥遥领先之外,其他高校都在70名开外。



与之对比,江苏共有17所高校进入百强,上海是11所,就连被认为高等教育“大而不强”的广东也有10所跻身前列。

虽然浙江大学的威名无人不知,一直都是北大清华最有力的挑战者之一,但在浙大之外,浙江竟然找不到一所真正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名校。

浙大之外无名校,这是杭州的尴尬,也是整个浙江省的尴尬。

而建设高水平大学,“积极探索一所城市至少一所高水平大学建设模式”,就成了浙江突围的关键。

02

作为经济强省,浙江双一流大学为何这么少?

在历史上,浙江一流高校数量虽然不及沪苏,但也不乏佼佼者。

然而,这些高校,20多年前的高校大合并浪潮中,建制被撤销,不复存在。

早在211工程启动之初,浙江就有3所高校入围或进入预审名单,除了众所周知的浙江大学之外,还有杭州大学和浙江农业大学。

然而,1998年,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成立新的浙江大学,在将浙大推上TOP3大学的高位时,自身的一流大学矩阵出现萎缩。



随后,浙江虽然加大高校建设,但错过了第一波机遇,后来的211工程高校扩容,主要考虑的是西部地区或欠发达地区,浙江自此没有新的高校成功突围。

这也导致长期以来,浙江只有1所集985大学、211大学为一身的高校,只有航空母舰,却无一流舰队。

2017年以来,双一流大学横空出世,到2022年发布了第二批双一流高校名单,中国美术学院、宁波大学得以晋级,浙江的双一流大学扩容到3所。

然而,双一流大学,以学科作为入围门槛,只要有1个学科入围,都能跻身其中,这也导致双一流大学全面扩容,来者有份,含金量上自然就有了争议。

一流学科数量,可作为双一流大学含金量的参考。

浙江共有23个一流学科,但21个来自浙江大学,这也再次验证浙大仅次于清华北大的综合实力,但中国美术学院、宁波大学,都只有1个学科位列其中。

然而,浙大再好再强再顶尖,一所高校招生数量毕竟有限,难以满足整个浙江省每年数十万高考生的需求。

与之对比在,整个南京,既有南大、东南大学这样的985高校,也不乏以南京理工、南航、苏州大学、江南大学、河海大学为代表的众多211高校,给了江苏考生巨大的选择空间。

这种局面,也给杭州的抢人大战带来一定不利影响。

大学是人才港,虽然毕业生未必都会留在当地,但有多少在校大学生本身就是人才优势的一部分。

根据最新数据,2022年杭州在校大学生仅为72.7万人,排在全国第13位,不到广州、武汉的一半,甚至不及合肥。(参阅《2023年,中国大学生最多的30座城市》)

当然,与深圳一样,杭州本身强劲的产业实力,再加上大专生落户的低门槛,本身就是抢人的最大助力。

而浙江也率先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同样是人才意识的体现。

03

一个城市至少1所高水平大学,有多难?

浙江共有11个设区市,其中杭州、宁波为副省级城市,其他都为普通地级市,教育资源禀赋可谓大相径庭。

杭州虽然与上海、南京存在明显差距,但在省内遥遥领先,聚集了全省一半以上的本科院校,而宁波、温州其次,而部分地市仅有1所本科院校。



杭州是科教资源最为集聚之地,且不说浙大影响无远弗届,而高校数量占了全省的1/3以上,双一流大学、百强大学双双拿下全省2/3的份额。

与之对比,作为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宁波与深圳一样都是经济产业意义上的强市,但在教育、医疗却罕见成了“贫困市”。(参阅《中国最缺大学的城市,开始逆袭了》)

目前,宁波共有14所高校,其中只有8所本科院校,只有宁波大学一所百强高校,位列全国第84位。

杭甬之外,其他城市知名高校都付之阙如,温州、嘉兴、绍兴、金华等地相处于中游,但丽水、衢州、台州、舟山明显垫底。

如果以双一流大学来界定“高水平大学”,浙江目前只有3所,未来可能会扩容到4-5所,但仍难满足“一市一高水平大学”的目标。

如果以全国百强大学来界定“高水平大学”,杭州、宁波、温州都已经完成了突破,但其他地市都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如果以一本高校来界定“高水平大学”,金华等地也不乏佼佼者,但整体上与杭州存在巨大差距。

所以,浙江高水平大学扩容,乃至一市一高水平大学的希望,就落在了拼命建大学上。

04

这几年,广东以“拼命建大学”火速出圈,成了高等教育跃升的典型。

广东最大的优势,是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机遇,与港澳合作大学,借助香港众多的世界百强高校,做大自身的高校矩阵。

目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已经正式招生,广东的一流大学实力迅速得到提升。(参阅《全国最强市,正在拼命建大学》)

与广东相比,浙江能借力的地方并不多,更多靠的是还是自身的积极探索。

前不久,浙江表示将安排50亿元资金,争取引进20所左右国内外著名高校在浙办学。

这是浙江最大的优势所在。

经济产业发达,人口吸引力强劲,而财力又极其充沛,完全可以通过异地办学迅速提升大学水平。

然而,这条路子已经被基本堵死。

教育部明确表示,不鼓励、不支持高校跨省开展异地办学,特别是严控部委所属高校、中西部高校在东部地区跨省开展异地办学,原则上不审批设立跨省异地校区。



不过,中外合作办学之路仍有空间,这是浙江重点发力所在。

前不久,教育部批准了一批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其中,浙江新增3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目前,浙江共有25家中外办学机构,其中不乏宁波诺丁汉大学、温州肯恩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航空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堪萨斯大学联合教育学院这样的佼佼者。

此外,浙江还在拼命建大学,尤其是新型大学,即“小而精”的高水平大学。

西湖大学就是其中的代表,追求的不再是大而全的综合性大学,而是以生物科技为特色的专业性高校。

而刚刚获批的北航中法航空学院,则是北航与法国国立民航大学合作建立的一所高水平、国际化、新机制的航空大学。

而投资300亿元、打破国内最高捐资办学的历史记录的宁波甬江理工大学(暂定),在筹备阶段就引发关注,同样集中于核心技术发展,着力打造理学、工学、信息、商科四大学科群。

显然,在传统赛道上,浙江想要突围并不容易;但换道超车,主打新型高校,浙江未必没有突破的可能。

只是,十年树木,百年树木,高校建设需要投入,需要重视,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建设。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