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作业, 鸡犬不宁?你真该看看这篇文章!

时事新闻2023-10-18 08:34:17无忧百科

辅导作业, 鸡犬不宁?你真该看看这篇文章!


辅导孩子作业,是很多中国家庭的头号难题。极端的有被孩子作业气到送急诊室,离家出走,嚎啕大哭的。情绪再稳定,也少不得几个奔溃的时刻。

我们如此在意孩子的学业,很多时候是因为苦恼自己无法提供给孩子,除了学习之外的退路。但你有没有想过,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并不在资源,甚至也不在于作业。

这篇文章能治好你的作业焦虑。

本文来源:公众号“童书妈妈三川玲”(ID:tongshuchubanmama)。如果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我回广州的家,嫂子在跟哥哥拌嘴,我嫂子说:“你不看着小孩做作业,小孩考不上大学你负责吗?小丸子不做作业,她妈会有资源安排给她,我们没有!”

原来是在吐槽老二不做作业,我哥也不管。

不管老师就打电话给她,她烦得要死;不写作业,将来考不上大学就真的去读职高啊?就这样把儿子放弃了当爸的心不会痛啊?你以为小丸子的做法可以学啊?小丸子不做作业,她妈会有资源安排给她,我们没有!

嫂子说得环环相扣,气势如虹,别说我哥,我也招架不住。

但我想事情,思路完全跟我嫂子不同,我用我想事情的方法,把小侄子不做作业这个事情捋一捋。


看着小孩做作业是父母的义务吗?

我问嫂子,老二的成绩如何?

答曰中等。

我说:这小子不 做作业也中等,看来作业也不是太重要啊。有时候也许少做点也可以。

做作业是天经地义的吗?

老师布置的作业一定是帮助孩子学习的吗?

老师的作业量,一定是合理的吗?

如果是我要负责看着小孩写作业,我得跟小孩一起探索一下这系列问题的答案。

我家的做法我以前写过,小丸子上小学第一天,我就把她拉进家长群,让她自己看群通知;我还教她模仿我的签名,老师要求作业要家长签名的时候,她自己签。

我这样做的原因,是想建立一个界限:作业是小孩自己的事情,大人充其量是个打辅助的。

小孩不写作业有很多种原因,有些是因为太难做不出来,有些是量太大不合理,有些是自己懒想玩不想做——这不跟我们自己的人生一样的吗?

大人怎么面对人生,小孩就怎么面对作业呗。

小孩觉得作业多,那就评估一下哪些重要,哪些次要,先拣重要的写呗。

小孩想玩一会儿再写,不然一天都没有得玩了,那就算一算玩多久写呗。

小孩觉得难,可以请教父母,我们夫妻俩,基本都坐在她附近,想问就问。

我不会去催逼孩子做作业,也不会检查孩子有没有做完,也不会检查孩子做对没有。但是,我是在作业现场的,我会花时间和心力跟孩子讨论这些。


总的来说,我认为小孩在做作业上要有最大的自主权,孩子其实就是通过每天课后的自主时间,在学习如何安排他的人生,形成他自己的处事风格,甚至形成他的处事智慧的。

我做作业的习惯,是在学校就会抽课后时间完成一半,回家来也是做完作业才干其他事情——但我先生就不是这样,他觉得看完他自己觉得重要的书更紧要,他是看完书才做作业的。反正最后我们俩的人生都一样过得还算幸福。

所以,孩子如何安排写作业,就像家里的老公如何安排他的上班和下班的生活,那是他自己的事情,我们如果要强行要求他像父母其中一个一样,像某个别人家的孩子一样,那就是在冒犯他的人生。

这种冒犯非常有害,其一,会影响亲子关系,把和谐平等的关系,变成“看管”与“被看管”关系;其二,会严重影响孩子的人生发展,孩子不从小让他自控力自驱力长起来,长大了就是一个六神无主,事前畏难事后甩锅的对生活不负责任的主。

给孩子配置的最好的教育资源

就是我们生活本来的样子

嫂子说,你不管丸子作业,但你给丸子配置了资源。

的确,我有给丸子配置资源的意识,也有给她配置资源的能力。

但现实是,我没有给她配置什么资源。

算起来,我们夫妻俩,给丸子配置的最多的资源,是我们夫妻自己的生活。

疫情三年,她不回学校上学的日子,我们一定会三个人一起阅读一小时,写作一小时。阅读什么书,互相推荐,自己决定;写作什么内容,有时候同题作文,有时候各自完成自己的稿子和学校的作文。

还有一个坚持得特别久的,我们的家庭十分钟,就是每个人说三分钟,三个人就说大概十分钟。我们轮流出话题,轮值记录和计时,这个家庭十分钟的记录文字,坚持了几年,也就几十万字了。

一起阅读写作说话,就是我们给女儿配置的主要的教育资源。也占据了我们和女儿足够多,乃至可以说非常多的时间,连其他教育资源要接进来都没有地方了。


我这样做,有两个“信仰”。

第一个“信仰”,你本来要做的事情,就是你最不费力,而孩子最易得的教育资源。

你问我每天为什么要阅读写作,因为我每天本来就要做这个,带上孩子做,就跟吃饭多添双筷子一样,不是事儿。

假期我本来就要出去旅行,有了孩子自然带着孩子去旅行了。

当然,每位父母本来要做的事情不一样,有些人是阅读,有些人是逛博物馆,有些人是参加读书会,有些人是做烘培编织,有些是踢球,有些人是在游戏里面运筹帷幄,有些人是收拾房间断舍离让美好的事物包围自己,有些人是爬山钓鱼种菜摘果——我认为这些本来要做的事情,你要带孩子做,就特别不费力。

而这些,都会给孩子传递你的学习方法,你对生活的热爱,这些就是孩子最易得的教育资源。

话说回来,谁说促进孩子写作业就一定只有看着盯着这个方法啊?让孩子每天学习你处事的方法,被你和你的朋友的学习劲头感染,这算不算帮助孩子写作业呢?

我反正认为是。


第二个“信仰”,我们自己本来的样子,就是孩子最真实最上佳的教育资源。

我有一个朋友,是影像学方面的专家,他每个周末会专门带一些片子回来跟孩子一起看。他十三岁孩子能从病理片子里面看出来的问题,可能比一些主任医师还准。我问朋友为什么这样做,他说想跟儿子在一起,又不知道做什么好,就自己感兴趣什么,就跟孩子聊什么。“说不定还给国家培养一个咱们行业的人才呢”朋友笑说。

我也想起前些年,童书妈妈读书会都是在周末做,我跟书友们都带着自己的孩子参加。孩子们大多数时候一起玩,有时候跑来听父母读书会的内容,有时候累了就在会议室的地毯上睡着了。我一点不觉得孩子受苦了,真的相信他们从父母读书会里面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比做作业学习到的还要多。

我嫂子是一个越来越受人追捧爱戴的中医,孩子周末回家了,跟着妈妈一起去给病人看病,在旁边静静地做作业,听几耳朵妈妈是怎么看病的,留心观察妈妈是如何对待病人能够得到他们的爱戴的——这些都是教育资源,孩子都能从中学习。

有些人会说,你们的生活工作都值得孩子学习,我是普通工作,普通生活,没有什么值得孩子学习的。

首先,你的工作内容也许是普通的,但你的生活态度,可以不是乏善可陈的——我们都说鸡娃不如鸡自己。鸡自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

鸡自己,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跟家人相处得和谐快乐,这也是一种教育。

鸡自己,不甘平庸的精神生活,阅读、看电影,看展览,听音乐会,参加读书会,去图书馆参加活动,这些文化生活,也是教育资源。

尤其是,这种“不甘”,也是一种教育资源,甚至是更佳的教育资源。

孩子耳濡目染了这些,再低头看看自己的作业,他会自己做自己的决定。


我外公是厨师,我外婆没有工作打零工,他们生了七个儿女,吃不饱饭穿不暖衣。我妈妈小时候晚上醒过来,发现我外公外婆在煮好吃的,背着儿女自己吃。她也要吃,被父母打了一顿。

从那一刻起,我妈妈决定自己有一天当妈妈了,好吃的都要给孩子,要保证孩子的营养,因为她作为小孩子知道那多么重要。于是她就这样做了。受惠的是我们三兄妹。

我在五岁的时候,打烂了一只碗,我妈让我跪在人来人往的院子里一个下午。 那个我一直坚持没有流泪的下午,对我的教育是,当我当了妈妈之后,我从来没有骂过孩子一句,也没有打过孩子一个指头,我坚信不打不骂不惩罚孩子,他也能够长成很好的孩子。

我甚至想,父母一无是处,父母自私懒惰,父母沉迷游戏不能自拨,对孩子也是一种教育。

孩子不仅能够从父母的成功之中学习,他们也能从父母的挣扎中学习,还能从父母的失败和平庸中学习。

有时间反思教育本质的父母

大概是世界上最高的教育资源配置

我们要花时间反思一下,我们为什么要让孩子受教育,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教育是每天都要完成作业吗?教育是为了不读职业学校考上高中读上大学吗? 教育是为了读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吗?教育是为了有个好工作好婚姻过得幸福吗?

如果教育最后是为了生命幸福的话,是一定要完成有用没用的作业吗,是一定要刷题一定要没有自己休息的时间吗?

丸子有天散步说她觉得考大学压力很大,我说你想想如果你明天死了,你今天该做什么,你现在就做什么。你做了这些,就知道能成就你梦想的大学长什么样子,你会发现大学也很想要你这样的学生。你做了这些,你会发现你想要的东西也不一定从大学里面才能得到,你想要的东西,甚至世界上没有一所大学可以给你。

因为节前采访了步步高实验学校,感概万千,我这几天在看步步高创始人段永平的传记《敢为人后》。段永平在人大研究生毕业的时候,觉得写论文对他想做的事情没有什么帮助,他就放弃了写论文,当然也拿不到硕士的学位证。据说他看书也只看他真正感兴趣的书,且只看目录和自己感兴趣的章节。这就是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为文凭,为“别人以为他看书看得多看得认真”而活。

说到这里,我想让大家看一个网上下来的截图,不知道是哪个爸爸写的小作文。


我看了这个小作文,想起在疫情期间的一个上午,我出去楼下超市买菜。阳光明媚,小鸟歌唱,猫和狗在玩耍,一群小学生也在滑滑梯秋千那里玩耍。我第一个念头是,这些娃不用上学吗?是啊,因为疫情他们没有办法上学,就在家呆着,就可以出来玩。

看着荡漾的阳光,听着孩子们清脆的笑声,我在想,人类是被诅咒的物种吗?为什么全世界所有的物种都可以在阳光里面玩耍,而我们就只能上班上学做作业做PPT?就像歌曲《大梦》唱的一样:我像部机器,永不停歇。

小孩一定要天天写永远写不完的作业,大人一定要天天干干不完的工作才能糊口,这,是天经地义的吗?这,是唯一的道路吗?我,有离开这种“天经地义”的可能吗?

我希望每个做作业小孩的父母,都有某几个瞬间,能够从哲学层面,想一想教育。我以为,这可能能是给孩子最高的教育资源。

童书妈妈三川玲,教育出版人、童书评论人、TEDkids智库专家、中国营地联盟理事,亲自下场看了5000+孩子作文的阅读写作教育者,致力于用顺应天性的阅读法与写作法让更多人爱上阅读,享受写作。著有《通往幸福的教育》和《孩子天生爱写作》(即将出版),儿童写作音频课《顺应孩子天性的写作课》(喜马拉雅)。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