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李宇欣
为何家长如此反对预制菜进校园?部分家长话糙理不糙:都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如果不能保证预制菜的营养与安全,就不能在孩子身上做实验。
新学期伊始,江西、湖北等地陆续传出家长对学校预制菜的“差评”。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有家长抱怨当地给学生统一配送的午餐存在速度慢、质量差、口感不佳等问题,还有家长晒出午餐,称孩子反馈餐食中的肉非常咸,菜叶发黄,腐竹很酸,孩子根本吃不下。
9月22日,据新华社报道,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在预制菜进校园一事上明确表态,“鉴于当前预制菜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对‘预制菜进校园’应持十分审慎态度,不宜推广进校园。”
然而就在教育部表态前几天,深圳部分家长突击检查学校配餐公司,传出的相关视频和图片再度引发热议。
据多家媒体报道,9月19日,深圳市光明区外国语学校家委会代表突击检查学校配餐公司,发现大量冻品食材。
网传图片显示,五花肉、奶黄、花卷、水饺等食材均为冻品预制。在一则视频中,拍摄者打开包装肉类的包装袋,称“太臭了,这个味道不正常。”
视频里,另一身着白大褂的人士则表示,这是因为水流到地板下面去了,“物料都是新鲜的”,并随即将包装袋掩盖。在回应“肉怎么是黑的”问题时,该人士称是因为放了老抽腌制。
网传信息还显示,有人发言称食材基本上都是冻品,“除了米饭是机器蒸出来的,其他都是拿出来加热成菜。”
再结合江西、湖北等地家长此前对学校里预制菜的吐槽,可以发现大众对预制菜的争议主要集中两点。
其一,预制菜已大规模进入孩子们的校园了吗?
据新华社报道,对于网传采用预制菜的部分学校,当地相关部门和学校大都予以否认。江西赣州蓉江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就表示,学生餐食由中央厨房统一配送。
家长上传到社交媒体上的学生餐食
那问题来了,中央厨房配餐是不是预制菜?
多位受访人士表示,目前进入校园的主要是热链盒饭或供学校厨房烹制的净菜和半成品菜肴,大都未使用加热即食的料理包。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采用中央厨房配餐,以“半成品”模式进入校园食堂,也属于使用预制菜的范围。
其二,家长反对预制菜进校园的理由是什么?或许又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一是质疑预制菜的安全和质量。不少家长担忧,预制菜中添加剂过多或加工过程中卫生条件不良,将给学生健康带来风险隐患。
一名三甲医院的营养科主任认为,一些预制菜食材质量一般、高油高盐,部分脱水蔬菜营养流失,增加了肥胖的可能,不利于孩子身体健康。这或许也是部分孩子描述配餐“肉非常咸”“菜叶发黄”的原因。
二是质疑家长知情权和选择权难以得到保障。有家长就提及,校园里的预制菜是事关孩子长期健康的食品,学校是不是应该公开透明,让大家可以选择、可以监督?
实际上,根据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学校在食品采购、食堂管理、供餐单位选择等重大事项上,应以适当方式听取家长委员会或者学生代表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意见,保障师生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就“预制菜进校园”话题引发的争议,教育部明确表态了。
9月22日,据新华社报道,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指出,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学校等集中用餐单位的食堂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鉴于当前预制菜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对‘预制菜进校园’应持十分审慎态度,不宜推广进校园。”
新华社报道截图
与此同时,不少四川的家长也关心,各地校园情况如何呢?
9月11日,龙泉驿区城运中心详细回复了家长关于孩子学校就餐的提问,提及龙泉驿区第四小学校食堂为自主经营,配备食品安全总监和专职食堂管理员自主管理食堂。食堂食材生鲜类(猪肉、鸡肉、鸡蛋等)、预包装类(米、油、牛奶等)由龙泉驿区教育局经公开招标确定的企业统一配送,蔬菜干杂由学校经公开比选的公司定点配送,学校提前一周制定、公布的菜谱,提前下单,当天配送到校,经双人验收合格后,再进行加工,无预制菜品。
同时,公开回复还提及,学校没有给学生喝专用牛奶,根据资助政策享受“鸡蛋牛奶工程”学生的鸡蛋和牛奶由大宗食品企业配送。少数家长响应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自愿通过网络平台学生饮用奶,完全出于个人需要,自愿订购,学校没有统一配送。
9月15日,成都市教育局也对此公开回复,根据成都市教育局和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印发《成都市中小学(幼儿园)食堂大宗食品原料统一配送实施办法》,将米、面、油、冷鲜畜禽肉、鲜蛋、水产品等食堂主要食材纳入大宗食品原料统一配送范围,实行公开招标,集中定点采购,严格索证索票和食材验收,确保食品新鲜、优质、安全可靠,没有将预制菜纳入大宗食品原料配送范围。
成都市教育局公开回复截图
9月21日,成都市郫都区教育局也在回复家长提问时又提到,郫都区中小学、幼儿园均纳入大宗食品食品统一管理,各学校食堂所有菜品均为食堂现制现售,未使用预制菜。
此外,四川南充、泸州等部分区域也陆续公开回复,各学校食堂均未使用预制菜,也没有引入预制菜的计划。
相比以往学校食堂的大锅饭,预制菜是个新鲜事物,也是食品工业化的产物。
根据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团体标准,预制菜是以一种或多种食材为主要原料,配以或不配以辅料和调味品,经过洗、切、搭配等加工,或经过炒、炸、烤、煮、蒸等技法烹调后制成的半成品或成品菜品,其优势之一是能实现快速供餐。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张春晖认为,在理想状态下,预制菜在原料把控上可能更好;伴随技术升级,企业大都会采用速冻锁鲜、天然抑菌抗氧化、冷链配送等新技术。在这种条件下,很多预制菜实际可以做到添加剂减量添加,尤其是采用热链配送和“双厨房”模式配餐的学生餐,不需添加防腐剂。
但是,张春晖说,实际操作中,难免会有一些商家使用劣质食材、生产不规范、卫生不达标、包装材料及冷链运输不过关,导致食品不安全、菜品变质。
“现阶段预制菜进校园仍需谨慎。”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雷望红则认为,统一配送模式下,学校对食谱的调整空间较小。配送公司出于盈利考虑,会尽可能压缩成本,选价格便宜的蔬菜,或通过大规模采购单一品种蔬菜来压价。在情况允许下,应给予学校更充分的食材购买权和餐食供应权,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饮食选择,教育监管部门加强食材抽检和财务管理。
山东一家预制菜生产企业的负责人表示,学校食堂不应采用即食、即热类预制菜,对于非正规厂家或中央厨房生产的非正规渠道产品也应坚决防范。希望进一步明确预制菜的定义及范围,对原材料、加工工艺、储存、冷链运输等细化规范,引导行业沿着标准化轨道发展。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厉曙光教授也谈到,只要符合相关法规标准,预制菜的安全性无需过度担忧,但未成年人属于特殊群体,他们的食品安全更是要有别于普通成年人,应当更为审慎。
厉曙光教授还表示,预制菜进入校园以后,多方面问题均会影响到其安全性,比如,从原料的选择到洗净切配,还有运输等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加强监管。此外,预制菜进学校后,食品包装材料也是需要认真对待的一个环节。
或许正如深圳某学校校长所言,预制菜可以吃但不适合所有人,尤其在孩子饭菜上不应只考虑节约时间和成本,“绝对不能在孩子们身上做实验”。
你吃过预制菜吗?
你支持教育部的最新表态吗?
欢迎评论区交流~
注:资料综合自新华社、每日经济新闻、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