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出现不寻常信号,该买房还是卖房?

时事新闻2023-10-15 20:29:53无忧百科

楼市出现不寻常信号,该买房还是卖房?

前一段时间的救市政策,呈现出台频次加快,政策支持力度增强的明显特点。

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在“金九银十”——这个传统的黄金销售旺季,让利好政策带动楼市强力回暖。

接连不断的新政出台后,在短期内貌似很有效,直接刺激了一批购房者入市,加上房企的营销力度,提振了部分改善型、观望型人群的信心,积压的需求得以快速释放,各地的楼市一时间成交量都走了一波小高潮。



然而,政策使出了全身解数,也没能留住这波热潮,它轻轻的来了,又迅速地走了。

在9月,一线城市的成交量同比下降超过三成,二三线城市的成交量同比下降超过2成。在黄金周,根据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35个代表城市的日均成交面积较去年国庆下降两成左右。

要知道,去年的国庆节还是在口罩的高压下,人们尚不能自由流动,但今年居然不如去年。

这感觉,像农民辛苦劳作一年,满怀期望,不但没有迎来预想中的丰收,反而歉收了。

救市的政策一波又一波,力度不可谓不大。比如,就连一线城市也全部实行“认房不认贷”的政策,市场上因之弥漫着不可遏制的兴奋。但是,无论什么政策,每次都只能嗨一二周,接下来就又熄火了。

不仅仅是成交数据不理想,目前还出现了几个不同寻常的信号,在各个方面影响着楼市的未来。

第一个是9月CPI出炉,数据很能说明目前的经济形势。

CPI同比持平,环比上涨0.2%,同比涨幅没有达到预期的0.2%;9月PPI同比降2.5%,环比上涨0.4%。

总体来看,CPI和PPI环比增速有所改善,但同比增速都不及预期。

而且,9月末的M1余额同比增速为2.1%,和M2的同比增速10.3%之间存在着8.2%的剪刀差。虽然剪刀差有小幅缩小,但落差仍旧不小。

多数由企业活期存款所构成的M1相较于广义货币,也就是M2,其增速处于地位,这表示企业对经济的预期偏向谨慎,有钱也不敢花,该流向企业经营和扩大再生产的这笔钱变成了“死钱”,变成了存款,没有进入市场流通环节。

CPI和PPI的增速,以及M1和M2之间的剪刀差指向消费信息和动力欠缺,实体经营的活力也不足。所以,经济复苏的态势仍旧偏弱。

9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2.31万亿元,同比少增1764亿元,低于之前市场2.45万亿-2.6万亿的预测区间。

不过,在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中,居民、企业部门信贷同比分别多增2082、少增2339亿。

可见,虽然企业贷款需求仍然有点疲弱,但地产政策密集出台总算是起了作用。居民中长贷的增幅成为本月最大的亮点。



第二个是许教授的出事,以及目前碧桂园所面临的问题,都在提示目前房企所面临的风险,而这种风险也会波及很多购房者。

今年楼市继续在下行,银行收紧了银根,房企的日子不好过,特别是那些中小型房企,可谓哀鸿遍野,就连碧桂园和恒大这样曾经把“万亿规模”挂在口上的超大房企也未能幸免。

相比较,碧桂园如果真的倒下,对购房者的打击比恒大尤甚。那些遍布在三四线城市的碧桂园项目3121个,而恒大恒大暴雷的时候在建的项目数是778个。

第三个是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工程的启动,进一步传递了城市分化的信号。

这次定向的城中村改造无疑是在告诉各个城市,只有成为超大和特大城市,才能享受城市人口聚集带来的规模效应,也才能聚合更多的创新因素,推动产业不断升级,使得公共服务配套更加有效率。此外,超大和特大城市的身份,还意味着是否有都市圈的建设资格,具备更强的辐射带动能力和虹吸效应。

未来,人口、政策和资源都会呈现出越来越向大城市集中的趋势。

事实在告诉购房者,后续即便楼市有起色,那也是这些超大特大城市的盛宴。那些三四线城市的楼市的将来,不言而喻。

第四个信号是出生人口减少,说明楼市后续支撑力不足。

10月12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2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全国出生人口956万人,而且第一次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

出生人口的减少,涉及生育成本、婚恋观念和文化层面等问题,但对楼市是个大利空,这不仅仅表现在对于学区房需求的减少,而是对房地产中长期有着更深层次的影响。

总结一下,对于这轮救市总也救不起来的情况,我们总是归结到信心问题上。信心最终会链接到收入稳定上,可实际上,经济的问题,城市的分化,叠加出生人口的减少,这些在更广阔的维度上影响房地产市场的稳定。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