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看中国经济韧性,需要重新理解房地产

时事新闻2023-10-18 22:43:01无忧百科

外资看中国经济韧性,需要重新理解房地产

目前各项数据表明,中国经济正在逐步复苏。

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3年三季度经济数据。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91302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107亿元,同比增长6.8%。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75035亿元,同比增长3.1%;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同比增长6.0%。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4%。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1%。

此前,多家外资机构对中国宏观经济进行了最新研判,均指出中国经济在当前逆周期中保持了韧性。全球资管巨头景顺认为,中国经济的货币政策相对宽松,仍然保持在平稳增长的状态。德意志银行集团则指出,一系列积极信号表明,中国经济将在2023年第四季度反弹。

逆周期下宏观经济稳健

景顺董事总经理、亚太区固定收益主管黄嘉诚表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幅度非常健康。德意志银行集团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熊奕认为,中国2023年全国GDP增长预计为5.1%。

黄嘉诚指出,中国的经济周期与其他国家有着明显的不同,使得中国没有与全球其他国家一起进行量化宽松。在疫情期间,“中国是支撑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动脉”;而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增长依然保持在相对偏高且平稳的状态。所以近期可以看到,中国的货币政策相对宽松,与其他国家的收紧政策刚好相反。

在过去三年和接下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结构正在经历调整,从“以基建、房地产项目去支撑为主”到现在“以内循环、高质量、消费为主”。黄嘉诚表示,在此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相对有所放缓,这是正常的过程。而中国没有进行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意味着不需要大规模缩表,因此一些"针对性的微调"有望为某些领域提供支持。

熊奕则认为逆周期调节作用不断显现,将有助于中国经济逐步企稳。他预计中国经济将在2023年第四季度反弹。自8月中旬中国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以来,一系列积极信号逐渐显现。目前各项数据表明,中国经济正在逐步复苏。

中国信贷规模的再次扩大为加速推进包括公共投资在内的财政支出进度奠定了基础。受近期宽信用政策的推动,尤其是在政府债发行提速的背景下,政府债融资从2023年7月的0.41万亿元增加到8月的1.18万亿元。基于此,2023年8月,全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超过3万亿元,创历史同期第二高水平。

除信贷数据的改善外,近期的经济数据也同样令人鼓舞: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再次转正,而生产者价格指数在过去三个月中持续改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升至49.7,其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等关键指标均高于50,进出口增长也有所改善。

德意志银行预测,中国经济或将于2023年第三季度触底并逐渐积累反弹势能,该季度经济增长率预计为 4.6%,而第四季度的增长率将提高至 5%,这要归功于8月中旬以来宏观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尤其是对房地产行业的政策支持。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房地产需要变成“价值股”

景顺的黄嘉诚认为,市场不应该用2019年的眼光看中国的房地产,而是要用新的眼光看中国未来的房地产。

他指出,2016年提出的“房住不炒”和2019年出台的房地产“三条红线”是整个经济结构调整的明确信号。因此,经济要慢慢转型到高质量发展,要依赖消费及其他互联网科技行业去拉动经济的话,资本是需要时间去培元的。因此,市场也需要给房地产一些时间去慢慢复原。

德意志银行集团在研报中写道:“2023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房地产业,进一步明确了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业的政策方向,尤其是放宽对一、二线城市的楼市政策,这些城市住房销量占全国一半以上,相应政策调整也将对住房市场产生大规模影响。”

熊奕指出,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可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如果对38万亿元存量房贷降息100个基点,则每年可为中国消费者节省0.4万亿元,约为全年零售额的1%。考虑到近期出现的提前还贷潮,这一影响可能更大。相信随着降息政策的出台,提前还贷现象也有望随之减少。

黄嘉诚表示,现在可以较为肯定地说,房地产的系统性风险是没有的,中国政府的一系列措施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换言之,目前房地产市场可能已经进入到一个能够相对稳健发展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会有很多微调的措施出台。

他强调,过去几个月出台的下调房贷利率、下调首付等措施,都不是“治标的措施”,而是“治本的措施”,因为“治标”需要短时间内把市场拉回来,而“治本”则需要时间慢慢涨回来。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黄嘉诚指出,房企在经历违约重组后要在市场上继续生存的话,不能再沿用以前的模式,需要回到本质,去建立新的经济模式,从“高增长的债券希望赶快拿钱赎回多发债、继续去投”变成“发债、建房、还债、再发债、去建房、再还债”的模式,或者探索二手房等发展路线。

他说,虽然未来房地产行业将从快速增长变成偏低增长,但依然是有价值的行业;从股票投资的理念来说,是从成长股变成价值股。

文 | 《巴伦周刊》中文版撰稿人 林一丹

编辑 | 彭韧

版权声明:

《巴伦周刊》(barronschina)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和金融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和金融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