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0时,阳光透过窗台洒在客厅,将桌上的一捧鲜花照耀得愈发夺目,墙上鲜艳的“福”字为房间添了一份温馨,这是郑太萍一天中最喜欢的时刻。
虽然住了1年的房子已称不上是“新居”,但郑太萍依然格外爱惜,甚至厨房吊灯的透明包装仍不舍得拆掉。“如果不是遇上棚改的好政策,我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能从平房搬进这样舒适的房子。”
贡井街道坭塘塆社区居民郑太萍的感慨亦是贡井区数千户棚改拆迁安置居民的心声。
“居者有其屋”“居者优其屋”,自古以来便是人民群众的孜孜所求,也是执政者念兹在兹的大事。城市棚户区改造,一头连着百姓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打开贡井区“非凡棚改”卷轴,一处处棚户区相继拆迁,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张张温暖灿烂的笑脸,开启美好生活新希望。当城市建设“蝶变”与民生幸福“加码”交相辉映,幸福贡井的底色也更加鲜亮。
从“忧居”到“优居”
棚改点亮百姓“安居梦”
位于贡井街道的坭塘塆社区,曾是贡井区第一批工业小区,辖区内自贡市墙地砖厂及职工宿舍,见证着上个世纪当地工业生产的繁荣。
在一轮轮改革浪潮的更替中,昔日的骨干企业难以转型升级,留下大片的废弃厂房及破旧的职工宿舍,逐渐没落为破败逼仄的棚户区,仿佛一道烙印在城市背后的“疤痕”。作为贡井区的核心板块,坭塘塆社区也成了贡井区棚户改造的重点区域。
今年84岁的郑太萍曾是自贡市墙地砖厂的职工,直至2017年,她和孩子仍“蜗居”在厂区安置的平房里。40多平米的房屋划分出客厅和卧室,长期潮湿的环境让她患上了关节痛,家具不停发霉,蟑螂蜈蚣也是“常客”。
没有厨房和卫生间,就在房子外面用木板搭一个简易灶台和澡堂,对于腿脚不便的郑太萍来说,上厕所也成了一件难事,因为每次都需要步行5分钟才能到达公共卫生间。“要是遇到下大雨,那就别想睡觉了,家里的锅碗瓢盆都要拿出来接雨。”
所以,当2017年得知自己居住的棚户区要征迁,没讲任何条件,郑太萍成了第一批签约的居民。“在外面租房子过渡时,我每天都要问问孩子,新建的楼房到第几层了。”
2022年2月,坭塘塆社区棚改项目配建商品房西城家园小区顺利交房,简单装修后,郑太萍迫不及待住进了新居。90多平米的电梯房,让她不仅住得舒心,也不再为出门发愁;绿植成荫的小区,口袋公园、活动中心等完善的基础设施,为生活添加了多姿多彩的韵味;无需再跑拥挤老旧的菜市场,家门口的商店超市货品一应俱全……
从“老破小”到“高大上”,郑太萍算了一笔账:安置房每平米3850元,征收补偿款和棚户区改造安置补贴足以用来购房和装修,“相当于不花钱就住上了比原来宽两倍的新房子,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岁月匆匆,对于曾经的棚户区居民来说,改变的不只是居住环境,更是心情的巨大变化。“住进新小区后,那种愉悦感和幸福感是从来没有过的。”同样入住西城家园的何忠华谈起搬迁新居的感受,不住地赞叹道。
西城家园是坭塘塆社区周边地块棚改安置项目,新建4栋590套住房,全部用于棚改被征收户选购。数据显示,近年来,贡井区共推进四大片区棚户区改造,征收5846户,征收面积约691308.53平方米,已投资约15亿元。
从“力度”到“温度”
棚改刷新“贡井加速度”
一个个棚改项目,让居民告别低矮破旧的房屋,享受高楼林立的开阔与城市的美化、硬化、亮化和净化,守护千千万万像郑太萍一样的老百姓的“安居梦”,体现的是贡井区努力解决辖区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的决心。
而在一次次征收过程中,赢得群众归心的是贡井力度,也是贡井温度。为顺利推进棚改,贡井区明确补偿标准和征收程序,征收过程中张榜公示具体补偿方案,请群众监督,让“阳光征收”入脑入心。
以贡井街道为例,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在片区每个地块成立党员帮扶队,社区党委书记带头上阵,广泛动员党员、楼栋长、群众骨干的“点灯”效应,勤进百姓家、力解百姓难,只要征收对象有诉求,一个部门解决不了,就召集所有部门来解决。
随着一个个项目不断刷新“贡井速度”,一户户居民乔迁新居,贡井区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展示着民生与发展的成果。
一部征收史,既是一部民生改善史,也是一部城市发展史。棚户区改造在提升百姓生活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同时,也渐渐成为延伸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的巨大推力。
从昔日棚户区到配套完善的商住区,蝶变,还在持续发生。
在位于贡井街道坭塘塆社区周边地块棚改项目现场,数台挖机高臂挥舞,运输车辆往来穿梭。未来,这块曾经的棚户区将摇身一变,成为周边配套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商住综合体,进一步释放周边活力。
时序更迭,华章日新。棚改,“改”的是房,“变”的是百姓的生活品质与城市的面貌。在“破”与“立”中,一个兼具活力与魅力、宜居宜业的贡井款款走来。多年的脱蛹化蝶,棚改中每一个节点的细微变化,无不印证着贡井人民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奋斗的铿锵足音。而这足音,永不停歇。
来源:贡井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