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会“扫兴”的父母,养不出优秀的孩子

时事新闻2023-10-29 20:31:07无忧百科

只会“扫兴”的父母,养不出优秀的孩子



01

在一个闷热夏日,厨房里飘荡着饭菜的香气。这是一个14岁少女的作品:三菜一汤,色香味俱佳,却也成了她的悲伤源泉。

因为母亲的评价,不是赞美,而是批评与不满。

少女的初衷是简单而纯粹的——让辛苦的妈妈享受一顿美食,感受一份家的温暖。然而,母亲的回应却是冷淡的责问:“我们两个人怎么吃这么多?”

这语气,不带一丝的温度,仿佛是对浪费的指责,却也间接否定了少女的努力和心意。

情景再现在眼前:餐桌上的菜肴,蒸汽腾腾,孩子的期待眼神,在母亲的言语下瞬间黯淡。这是一个家庭的微缩景象,也是一幕幕心灵的碰撞。少女的心情,可以想见是怎样的一种落差——从满怀憧憬到遭遇冷漠,那份心伤,比暑热更加难以承受。

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家常便饭,而是孩子对母亲爱的表达,却换来了被质疑与误解的尴尬。

面对网友的批评,母亲似乎并未内省,而是再次将女儿置于聚光灯下,试图通过女儿的话来证明自己的正确。



显而易见,这样的行为不仅没有弥补关系,反而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负担。

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这样的家长,常常在不自觉中,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一切,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与需要。

心理学告诉我们,孩子的自我认知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父母的反馈建立的。当这种反馈总是负面的,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受损。

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形成一种信念:不管我做什么都得不到认可。

而这种信念,会在不知不觉中塑造他们的性格,使他们变得自卑,甚至在未来的人际关系中,也会因为缺乏自信而苦恼。

所以这位母亲的行为,不仅是情感上的隔离,也是对孩子成长的一种无形打压。孩子的积极性被扼杀,他们的探索欲和创造力被忽略。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可能会变得不愿意与父母沟通,因为他们深知:

无论自己说什么,都不会得到理解和支持。



02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见识到了一个14岁的女孩和她的母亲,在一个普通的家庭厨房里,上演了一幕幕情感的交锋。

女孩用心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午餐,这在任何一个温暖的故事里都该是感动和赞赏的开端。但这位母亲的回应却是斥责和不满,这一幕仿佛打破了温馨的氛围,化为一阵扫兴的风,吹散了女孩心中的热望。

那是一个夏日的中午,厨房里热气腾腾,女孩的汗水和热气交织在一起,这本应是爱的证明。然而,母亲的话语却像是一把冷刀,切割了这份情感的温度。

女孩的心情,我们可以想象,她的心如何从满是希望逐渐沉入失望的谷底。

母亲的态度,似乎是站在了一个成年人理性和效率至上的高地上,而忽视了女孩情感的真实和存在的价值。

更让人遗憾的是,这位母亲,即使面对外界的质疑,依旧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女儿造成的伤害。在另一段视频中,她反问女儿的做法,似乎更多的是在寻求一种自我安慰和正当化,而不是真正地理解和反思。

女儿的回答,从模棱两可到含糊肯定,我们可以理解为她的无奈和迷茫,因为孩子的本能反应是追求父母的认同和爱。

实际上,在许多家庭中,孩子的劳动和努力往往不被当作是成长和学习的一部分,而是被视为理所当然或是额外的负担。女孩的独立和承担,在这里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鼓励。



而这种扫兴的氛围,很可能会使得女孩在未来对家庭、对自我价值的认知上产生扭曲,从而影响她的自尊和成长。

心理学家菲利帕所言,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很多时候就是我们对待自己内心的方式。

这位母亲的扫兴,可能不仅仅是对女儿的不满,更是对自身情感体验的一种隔离。她的反应,很可能是受到自己成长环境的影响,那里情感的表达被压抑,快乐和满足成为了稀缺资源。

而扫兴,也许正是这位母亲对抗自己内心深处匮乏的方式。

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往往是一代传一代的。从小被扫兴的孩子,未来也可能变成扫别人兴的大人。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而打破这个循环的关键,在于每个人都要学会如何对待自己的情感,如何做自己情感的主人。

所以,如果我们面对的是“扫兴”的父母,我们需要做的,不仅是理解他们的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的苦楚,更要学会如何不让自己的兴趣和热情被扫灭。

我们需要学会倾听自己的内心,允许自己的情感流动和表达,而不是被审判和压抑。

我们需要告诉自己,我们有权利追求快乐和满足,有权利得到认可和尊重。这是我们成长为一个独立个体,一个有能力给予下一代更多爱和理解的人的必经之路。我们的心灵需要成长,需要愈合,我们每个人都值得拥有这样的机会。

而这一切,都从学会不扫自己的兴开始。



03

或许在这个故事里,母亲的批评并非出于恶意,但其效果,却是扼杀了女儿的积极性。

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顿被指责为浪费的午餐,还有一个孩子沉默的心声和一个母亲对外界评价的过度敏感。

在这个14岁女孩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独立和家庭责任感的体现,这本应获得鼓励和肯定。然而,母亲的批评,不仅仅是对女儿努力的否定,更是一种情感上的隔离。

这种隔离,源于母亲自身对情感表达的无能为力,她可能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就未曾得到过足够的情感支持,因此在面对女儿的情感表达时感到无措。

实际上,在中国式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往往期望孩子做到最好,但却很少教给孩子如何去处理失败和批评。这种教育方式很容易造成孩子的自我价值严重依赖于父母的评价,从而导致孩子在遭遇挫折时感到无助和焦虑。

孩子们长大后,面对批评和否定,很难保持积极和乐观的心态,这种影响往往会持续到成年后的生活中。



在这个故事中,母亲显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女儿的长远影响。当父母无法理解孩子的感受,无法为孩子提供一个支持和理解的环境时,孩子便可能失去向父母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勇气。

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很可能会选择内向和封闭,不再向父母分享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能够理解和支持孩子的父母?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在于父母自己的情感教育。父母首先需要学会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如何去感受和理解自己的感情,然后才能教会孩子如何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此外,父母还需要学会如何给予孩子正面的反馈。正面的反馈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还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积极的自我形象。当孩子知道自己的努力是被看到和赞赏的,他们更有可能在未来继续努力,去追求更高的目标。

最后,我们要明白,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情感的交流和连接。

一个充满爱和理解的家庭环境,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空间,让他们有勇气去尝试,即使失败了也不会失去自尊。

父母应当成为孩子的坚强后盾,而不是另一个批评者。

本文标签: 父母  女儿  自尊  家庭教育  孩子成长过程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