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业中考|“券业一哥”的“喜”与“忧”

时事新闻2023-09-01 16:06:14无忧百科

券业中考|“券业一哥”的“喜”与“忧”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 崔文静 北京报道

2023年上半年,中信证券保住了“券业一哥”之位,但营业收入、净利润却没能跑赢行业均值。

上半年,中信证券实现营业收入315.00亿元,尽管这一收入较排在第二的华泰证券多出131.31亿元,领先优势依然显著,但却较去年同期下降9.70%,而中国证券业协会(以下简称“中证协”)披露的上半年证券行业营业收入平均增速却为9%,中信证券跑输近20个百分点。

营业收入的下降,源自除投行业务以外的各大主要业务条线收入集体下滑。自营收入微减2亿元,经纪业务收入减少6.84亿元,资管业务少收入7.29亿元,其他业务收入则大减21.44亿元。

投行业务成为了中信证券上半年业绩的坚强后盾,实现收入38.24亿元,高于行业第二12.04亿元,同比增长10.74%。放在往年,10.74%的增幅或并不算高,但在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前十券商中8家投行收入同比下降,中信证券这一增幅则显得颇为不易。

根据受访人士分析,头部券商投行收入的下滑主要源自年内IPO业务的收紧、IPO大项目的减少与首发募资规模的整体下降。这使得头部券商主承销规模锐减,继而导致IPO业务创收缩水。

实际上,中信证券IPO业务未能幸免,上半年主承销规模不足去年同期四成,再融资业务成为其投行业务的“救命稻草”。

再融资成投行“救命稻草”

对于“券业一哥”中信证券来说,2023年半年报有“喜”有“忧”。

“喜”在于,依旧稳坐行业头把交椅,不仅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稳居龙头,经纪、自营、投行、资管四大业务条线收入同样位列行业第一。

尤其是投行业务,在头部券商普遍下滑的情况下,中信证券投行逆势增长10.74%,这一增幅在营业收入位列前十的券商中排在榜首。营业收入排名前十的券商中,除一家未披露该数据、广发证券同比增长8.03%以外,其余券商悉数下降,最大降幅高达44.40%。

头部券商投行收入的集体下滑,主要源自两大因素:一方面,IPO节奏放缓。今年上半年,A股、港股首发募资规模同比下降32.76%和16.41%。

另一方面,“巨无霸”IPO大项目不再、首发募资规模下降。比如,中信证券去年上半年独立保荐上市的中国海油和联合保荐上市的中国移动,募资规模分别高达322.92亿元和519.81亿元,而今年以来募资规模超80亿元的IPO项目仅有3个。

在此背景下,中信证券投行业绩能够实现两位数增长着实不易。

实际上,中信证券并未在IPO业务上实现逆势增长,其投行业绩的上升主要源于再融资业务。今年上半年,中信证券IPO项目较去年同期减少5家,主承销规模更是锐减至330.94亿元,不足去年同期四成。

受益于上半年A股再融资发行规模6.37%的微增和港股再融资发行规模54.97%的快速增长,再融资业务成为中信证券投行业务的“救命稻草”。上半年,中信证券再融资发行规模较去年同期近乎翻倍,由2022年上半年的774.85亿元骤增至1257.49亿元,增幅高达62.29%。

有受访人士认为,中信证券投行之所以能够明显跑赢其他头部券商,实现收入的同比增长,一大原因在于其在IPO收紧的情况下,将更多精力快速转移至再融资业务,成功实现再融资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容。

不过,眼下对于中信证券投行来说较为棘手的是:A股IPO节奏继续阶段性收紧,再融资业务也在放缓。证监会8月27日出台的系列政策组合拳,即对再融资业务开出五条限制性措施,包括:金融行业等大市值上市公司再融资实施预沟通机制,关注融资必要性和发行时机;对于存在破发、破净、经营业绩持续亏损、财务性投资比例偏高等情形的上市公司再融资,适当限制其融资间隔、融资规模;审核中将对前次募集资金是否基本使用完毕,前次募集资金项目是否达到预期效益等予以重点关注;严格要求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应当投向主营业务,严限多元化投资等;房地产上市公司再融资不受破发、破净和亏损限制。

“(上述要求)意味着继IPO节奏放缓以后,接下来上市公司开展再融资的难度也将明显加大。与之相伴,投行能够获得的IPO承销收入大概率将随之下行。”某券商资深保代告诉记者,“中信证券投行上半年对再融资的依赖度较高,接下来受到的冲击或相对更大。”

与“老二”差距缩小

除了“可喜”的投行业务增速与行业冠军的持续保持以外,此番半年报,中信证券也不乏令人“忧心”之处。

尽管依旧稳居行业榜首,但中信证券营业收入、净利润均未能跑赢行业均值,而紧随其后的华泰证券正在以两位数的同比增速快速赶超。

根据中证协披露,上半年证券行业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9%和5%,而中信证券的两项数据分别为-9.70%和1.21%,分别跑输行业均值18.7个百分点和3.79个百分点。

与中信证券跑输行业均值不同,华泰证券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跑出同比增速13.63%和19.99%的的高速度。这使得其与中信证券营业收入之差,由去年的187.19亿元缩减至131.31亿元。

与此同时,中信证券与去年营业收入亚军国泰君安的营收之差为153.31亿元。

这意味着,中信证券既与“老二”的营收差距减小,又面临被快速增长的华泰证券赶超的危机。

而根据中信证券内部人士此前透露,在年报、半年报数据披露之后,高管层多次就“与老二差距缩小”的问题要求全体业务人员认真反思原因。

今年上半年,中信证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9.70%,较去年同期少收入33.85亿元,问题出在哪儿?

从细分业务条线来看,其他业务是最大拖累。实际上,近年来,中信证券其他业务收入起起伏伏,行业排名也与其“券业一哥”的地位不太相符。

今年上半年,中信证券其他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下滑33.04%,在披露该数据的上市券商中位列倒数第二;实现收入43.46亿元,不仅较去年同期减少21.44亿元,而且为2017年以来新低。

2017-2022年上半年,中信证券其他业务收入分别为52.08亿元、49.41亿元、56.63亿元、48.16亿元、89.48亿元和64.90亿元。排名方面,2017年、2018年最优为行业第二,今年与2020年最低为行业第七,其余年份排在第四。而中信证券其他各业务条线(投行、经纪、自营、资管)以及营业收入、净利润等主要经营指标,常年稳居行业第一。

根据中信证券财务负责人史本良介绍,中信证券其他业务主要包括大宗商品贸易、私募股权投资、直投业务和其他业务。其上半年其他业务收入的锐减,主要受大宗商品业务收入和支出下降幅度较大的拖累。

资管、自营、经纪业务“抗跌”

与此同时,中信证券资管、自营、经纪业务上半年收入均有所下降,但仍然稳居行业榜首,且下降幅度远小于其他业务。

资管业务方面,中信证券上半年实现收入53.62亿元,同比减少11.97%。根据Wind,在该数据可查的28家上市券商中,中信证券变动幅度位居中游。全行业资管收入变动幅度最优与最差的分别为344.72%(信达证券)和-29.38%(中银证券)。

自营业务方面,中信证券实现收入102.13亿元,较去年同期微降1.92%。由于2022年证券公司自营收入普遍大幅下滑,因而随着券商自营投资方向的调整和年内资本市场的阶段性改善,大多数券商上半年自营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及以上增长。但考虑到中信证券2022年上半年自营业务表现优异,较2021年多收入6.45亿元,因而其今年上半年收入虽有所下降,但整体表现仍然不错。

经纪业务方面,中信证券上半年收入为77.55亿元,同比下降8.11%。这一变动幅度看似欠佳,但在营业收入排名前十的头部券商中,已经位列正数第二名。上半年,头部券商经纪业务同比降幅大多在10%左右。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