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造面对面|景嘉微董事长曾万辉:梦始航天,实现GPU芯片从0到1,参与人工智能全球竞争

时事新闻2023-10-11 00:10:32无忧百科

中国智造面对面|景嘉微董事长曾万辉:梦始航天,实现GPU芯片从0到1,参与人工智能全球竞争


证券时报隆重推出《中国智造面对面》大型系列报道,报道首站聚焦航空航天领域,重点关注载人航天、北斗导航、国产大飞机等国家重大工程。


“我们花8年时间解决了GPU芯片产业0到1的问题”,本期《中国智造面对面》,证券时报常务副总编辑周一对话中国在高端芯片领域重要“追赶者”之一景嘉微董事长曾万辉。


景嘉微第一代GPU芯片2014年研发成功,2021年,景嘉微的芯片已经迭代至第三代。GPU作为人工智能底层算力的重要芯片,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也是中国参与全球人工智能竞争的核心要素之一。因此,景嘉微的研发仍在提速,不断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

曾万辉表示:“对于景嘉微来说,尽管现在我们投入很大,非常辛苦,也不挣钱,但只要景嘉微存在,GPU就一定要做。”


证券时报常务副总编辑周一对话景嘉微董事长曾万辉(左)

磨剑八年 从0到1

证券时报记者:景嘉微是因为什么样的契机进入了芯片产业赛道?

景嘉微董事长曾万辉:公司成立后,我们当时也没有想好要做什么。 很偶然的机会,我们知道在显示控制领域有市场需求。 公司通过一个项目,首先进入了显控领域。 这个项目就是神舟八号。

证券时报记者:然后您就从这个赛道一直走到现在? 中间有没有遇到特别大的困难和瓶颈?

景嘉微董事长曾万辉:神舟八号项目当年使用国外的芯片,我们解决了驱动软件问题,但国外的该款芯片已经面临停产。 一旦芯片停产,国家相关供应链会出现问题。 我们因此下定决心: 自己做芯片。 就这样,景嘉微进入了GPU领域。

当时,公司创业团队比较年轻,认为攻克芯片难关没有问题。但实际上我们对困难估计不足,第一款芯片我们就做了8年。

GPU是全世界公认的大芯片,所谓的大芯片,就是复杂芯片,它没有固定的体系架构,无论是英伟达,还是AMD,芯片体系结构都不一样。因此,我们只能靠自己去摸索。景嘉微花了8年时间,解决了GPU芯片0到1的问题。

我们第一代芯片2014年研发成功,2021年,景嘉微的芯片已经迭代至第三代。

八年差距 加速追赶

证券时报记者:景嘉微的产品在航空航天领域里面有哪些应用?

景嘉微董事长曾万辉:从第一代到第三代,景嘉微这三代的产品,在这些关键的航天领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们觉得最自豪的就是真正地解决这些问题。 尽管效益少,但是责任重大,能够去服务国家的事业是景嘉微的骄傲。 这也足以体现景嘉微产品的性能质量,在这些关键的领域里面得到很好的检验,发挥它的价值。 这也是我们中国智造的主要内涵吧!

证券时报记者:现在全球GPU领域是什么样的市场格局,国内外有哪些头部玩家? GPU相对于CPU而言,它更有难度的地方是什么?

景嘉微董事长曾万辉:在全球GPU领域,两大龙头是英伟达和AMD,基本上占据了全球独立显卡95%的市场份额; 国内我印象中在2020年之前,GPU企业才三家左右,2020年至今,GPU企业已经增至20多家。

CPU已经有国际通用体系结构;GPU则需要软件和硬件相结合,除了芯片硬件要设计出来,关键还需要驱动软件。全世界最大GPU企业英伟达老板黄仁勋说:GPU公司在某种意义上实际是软件公司。GPU企业团队往往30%是硬件设计人员,70%是软件人员。

证券时报记者:为什么国内一下子出现20多家GPU厂家? 目前景嘉微在GPU行业中,处于什么样的市场地位?

景嘉微董事长曾万辉:2019年以后,GPU的作用更加突出。 过去,GPU只是作为显示芯片,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大家发现,GPU对大规模计算有先天优势。

人工智能时代对算力的要求更加庞大,光靠CPU肯定不行,GPU就此变成市场热点,然后是资金的大肆涌入,GPU企业数量开始快速增长。

景嘉微GPU研发起步比较早,在国内GPU芯片实现大规模工程化应用的企业中,目前应该是处于领先地位。

实际上,在芯片领域,如果简单做个样片,只是完成了30%的工作,到真正大规模工业应用,中间有很大的门槛。

证券时报记者:现在GPU国内市场份额国内本土厂家占多大比例? 国内企业的情况怎么样?进度如何?

景嘉微董事长曾万辉:国内市场基本是Intel、英伟达、AMD三家企业占有。 不过,现在国产的空间已经出现。

按照GPU的发展历史,国产GPU芯片的速度已经很快。当然,跟国际龙头企业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技术差距。

美国在GPU领域40来年的积累,我们想要在短时间内完全追上,并不容易。在高端GPU芯片领域,我们与国际龙头相比仍有8年左右的差距。现在,我们仍然属于追赶者。当然,越往后,我们追赶的速度会越快。

加大投入 直面竞争

证券时报记者:现在国内有20多家GPU企业,大量资本涌入,会不会给公司也带来一些压力?

景嘉微董事长曾万辉:GPU作为人工智能底层算力的重要芯片,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因此大量资本进入符合商业逻辑。

竞争者增多一定会带来比较大的压力,但是做企业,不要怕有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我们更多是要把这种压力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

证券时报记者:那您有什么措施来应对行业内的激烈竞争?

景嘉微董事长曾万辉:芯片行业,尤其是芯片设计行业,是高投入、高风险、高人才密度、高资金密度的行业。

公司要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首先是要加大投入,不加大投入那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次,要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第三,一定要坚定信心,从商业的角度来说GPU市场会越来越大,这是信心的来源,另外中国作为世界大国,不可能没有自己的GPU。

对于景嘉微而言,尽管我们投入很大,非常辛苦,也不挣钱,但只要景嘉微存在,无论砸多少钱,都一定要做GPU, 一方面是我们没有退路;另一方面,市场空间很大,国家又迫切需要。

证券时报社记者:公司正在推进新一期40亿定增计划,这是不是跟您刚才的战略判断密切相关?

景嘉微董事长曾万辉:是的,我们这次定增将全部投入GPU领域。 对照国外行业巨头发展路径,GPU领域要想竞争和创新,资金投入是基础,光靠理想、情怀、口号是做不到的,因为这个行业的发展需要聚集非常多高层次人才。 但是,一旦GPU形成真正突破,市场给企业带来的回报也非常大。

证券时报记者:景嘉微在GPU的大手笔投入,以后能不能赶上GPU的发展周期? 您怎么看待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趋势?

景嘉微董事长曾万辉:我相信人工智能是人类生产力的必然发展方向。 而且,我认为,目前AI还是处于发展起步阶段。 只要我们决心投入,把产品竞争力做出来,回报可以预期。

人工智能大模型出来以后,我判断这是一次生产力的大革命,甚至可以对比当年蒸汽机、电动机发明后带来的生产力颠覆。

细分来看,算力算法算据是AI三大要素,中国在算法和算据方面不差,薄弱环节是算力。算力恰恰就是GPU最底层的东西,如果算力问题解决了,在人工智能领域,我们国家就能形成自我发展闭环,这样才有条件参与到全球化人工智能领域竞争。

未来,人工智能将覆盖各行各业,变成社会刚需。从创新角度来说,发展人工智能应该成为国家上下的共识。

证券时报记者:您认为,未来国内GPU市场将如何演进? 景嘉微会不会通过外延并购的方式提升竞争实力?

景嘉微董事长曾万辉:芯片领域的竞争特点是赢家通吃,在20世纪80-90年代,美国有很多GPU企业,但最后存活下来的只有两家,GPU产业最后一定是向头部企业聚焦。

我们国内的市场竞争,还处于美国20世纪90年代,现在大家觉得GPU产业方向很好,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各路资本都争先涌入。

但是,按照国外芯片行业发展历史,我觉得,竞争整合之后,未来国内也只会剩2-3家头部企业,景嘉微一定要占有一席之地,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芯片产业尤其是这种复杂芯片,投入周期长、资金大。我认为,明年,最晚后年,国内GPU产业将会迎来行业整合,我们要做好迎接的准备。

到时,并购也在我们考虑范围之内,当然要根据标的本身价值和当时资本市场情况,做出实时判断和决策。

责编:张骞爻

校对:廖胜超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