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双减”之后,家庭作业的设计、布置、评价等方面都产生了变化,一些老师和家长对家庭作业的调整存在疑虑和担心。那家庭作业到底应该如何设计?资深教育研究者魏智渊从学习的基本逻辑出发,缕清作业的来龙去脉,为我们提供了家庭作业的新思路。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老魏的咖啡馆(ID: sxweizhiyuan)
文丨魏智渊 编丨May
这篇文章,当然可以用一句话来结束:根本就不应该布置家庭作业!
你看,这教育部不是三令五申了吗?有关部门不是每年都在发文件吗?
好吧,我们今天琢磨一下家庭作业这件事。
究竟应该不应该布置家庭作业?
反对布置家庭作业,动机很良好:
我们不能为应试教育添砖加瓦;
孩子们学业压力太大了,休息时间严重不足;
作业已经成了家长的事,家长们也需要减负……
可是,问题来了:
你说别布置家庭作业了?那期末考试的时候,你也别跟我要成绩啊!
什么?我应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亲,课堂教学质量的修炼,哪里是一夕之功?没准你家娃还在实验品阶段。再说了,少慢差费,本来就是现在学校教育的特征,就这工资,就这地位,你以为教你家娃的应该是天才啊?就算我是天才,十个手指头也不一般齐呀?
上课走神,学校落后,不靠作业补,靠什么补呢?信不信,我不布置作业了,你最后还得把娃送进补习班去。我这还布置作业呢,娃们还不是一堆一堆地涌向补习班?这作业什么时候就成了事儿了?
什么?您不在乎成绩?您心理素质真是强大啊,对了,您确定自己是亲妈?
孩子们学业压力太大了……呵呵,这不大家都在血拼吗?觉得压力大可以退出比赛呀。只要有应试教育,你不布置作业,他就没压力了?那排名出来的时候,小心脏能保持平衡?
休息时间严重不足?这个锅我可不背!电视、手机、ipad、王者荣耀……你确定你娃休息不好,是作业导致的?
这篇文章,我们不是着眼于别的,就着眼于学习规律和发展规律来探讨家庭作业的问题,默认是小学阶段,初高中老师可以参照调整。
布置什么家庭作业?
在应试教育系统下,布置家庭作业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你能不能想象,一个孩子生病了,来找医生。其实医生也不知道病在哪里,甚至连个诊断也没有,就把常见病的药方汇总在一起,开了一堆药,让孩子回家去吃。反正,总有一款适合你!
结果,孩子原来的病有时候碰巧就好了,但是药吃多了,又带了一身的副作用。更重要的是,开始养成了对药物的依赖。只要一离开药,百病丛生。
家庭作业也一样,它是药,不是饭。把药当饭吃,孩子当然受不了。
来源:Pixabay
那么,应该布置什么家庭作业?
1.学校的学习任务没有完成,那么,需要利用在家时间来弥补。
举个例子,这周学了20个生字,某孩子掌握了18个,那么,没掌握的2个,就是他的家庭作业。
就是说,家庭作业的必要性,源自学校学习中存在的缺陷。家庭作业是补充,是一个查漏补缺的机会。如果没有这个机会,未掌握的内容会越堆越多,最终导致学业落后。
那么,这意味着有些孩子不需要家庭作业,在学校就能很好地完成,周末就可以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拓展一下兴趣。有些孩子就需要家庭作业,必要时家长还要辅导。
这对老师的挑战是什么?不同孩子,要补的东西不一样,这不就成了一个孩子一种家庭作业了?理论上是这样的,除非你掌握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否则你很难针对性地布置作业。
这貌似不可能,实际上只是一个技术活。以生字学习为例,如果你周五设置了周周清的听写,然后同桌互批或自行参照,不用你动手,就可能生成周末作业。
生字当然简单,真正的困难并不在于老师有没有可能或有没有精力了解到每个孩子的学习进度,而在于一周你究竟教了些什么,学生究竟学了些什么,大多数老师是不清楚的。
2. 给孩子一些延伸的或挑战的作业,是学校学习任务的深化。
学校的学习,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的。孩子们达到这个标准,从道理上讲,老师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另外的任务,就是属于加深部分了。
如果说学业压力,主要来自这部分。而且有些内容,对一些落后的学生来说,还是有难度的,甚至是很难完成的。
还有一些不能叫作业:阅读,英语趣配音。把这些当成作业来理解,并且当成作业来检查和推行,是老师和家长经常会犯的错误,也导致了“吃药式阅读”,最终一件美好的事,变成了学生的负担。
图源:Pexels
还有一些让家长咬牙切齿的所谓作业,它叫——社会实践活动。怀着素质教育的良好愿望,要么折腾家长,要么被视而不见,甚至逼迫家长造假。
社会实践活动本身是好的,但是现在被异化了。所以,少布置这类作业。没有这个金刚钻,就别揽这个瓷器活。
怎么布置家庭作业?
布置家庭作业的逻辑,不是学生有多少业余时间,这只是一个参照因素,而是学生的学习进展。
那么,应该布置什么作业?
如前所述——根据学生一周的学习情况,自动或半自动地生成家庭作业。
前面说了,这需要两个前提条件,一是教师知道清晰的教学内容,二是教师知道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一旦知道,周内不好好学的话,周末还要继续学习,逃不掉,就会有意识地提升周内学习的效率。
然而,等学生到了学校,老师要抽时间(哪怕利用课间休息),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检查,更重要的是,进行检测(当然某些知识可以抽检),确认过关为止。
如果没有过关,就要在学校里利用休息时间继续完成。当然,特别特殊的孩子除外,超出了最近发展区,抓也没用,只能根据他的特点重新设定合宜的学习任务。
除此之外,原则上,不必再布置学科作业。
那么,孩子周末应该做什么?海量阅读,发展兴趣,社会实践活动(例如户外)。
不应该做什么?上文化补习班,没有目的地增加作业。
图源:Pexels
那么,这就够了吗?我想让孩子做更多的题目,有更多的学习,可以吗?
当然可以!
接下来关键来了——把这部分作业变成选项。
把作业变成选项的好处是:
1. 家长不会也不应该抱怨作业太多;
2. 孩子有了选择,自主性会增强,积极性会提高;
3. 教师在作业方面会更主动,更轻松。
怎么做?老师根据课程情况,将作业按类型、数量和难度分成不同的模块,然后由学生自行领取。
这件事要做好,关键要把握好这几点:
1.确保选择是自由的:不要对孩子的选择进行干涉,尤其是尊重那些什么作业也不选择的孩子的选择权(如果我只能选择挑战,那这就不是选择);
2.确保选择是深思熟虑的:这当然有一个过程,可以采用一些技巧,例如,如果你这次选择了某个类型的作业,但是你没有完成,那么,取消下一周你的选择权利,简单地说就是下周禁止你做挑战作业,再下一周你才能恢复选择的权利;
3.以正确的方式反馈:不要通过表扬某些特别出色和愿意挑战的孩子,来激发其他孩子和家长的焦虑。
不要逼孩子进行挑战。
不要将自由选择,变成新一轮的竞赛。好的设计和反馈将孩子导向热爱与勤奋,而不是通过胜过他人来肯定自己。
不要将优秀孩子变成所有孩子和家长的诅咒,恰恰要帮助所有人降低焦虑,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事实上,一些弱的孩子,我会更建议利用周末加强阅读,而不是做更多的作业。
反馈的目的,不是比谁挑战了更多,而是比谁更合理地安排了周末生活。
如果有孩子既不挑战,周末也无所事事,家长也不管,怎么办?这就需要老师做一些沟通或个别辅导,逐渐协助孩子制订目标,逐一突破,先获得小的成就感,再逐渐扩大战果。
图源:Pexels
把作业变成作品
在许多人的心理定势里,作业都是个讨厌但不得不完成的东西。但是,我们换个视角,为什么不能把作业变成作品?
作品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从形式到内容,都是精致而有意义的。
举个例子,如果是作文,为什么一定要那种很难看的本子?可以买上很好的本子,或者干脆用活页最后再装订成册。然后,从学期初,我们就宣布,我们将用一学期时间,完成一部作品,一本书!那么,要求是:
1.留出写序言的部分,也留出目录。
2.每次作文,都可以自行配图,或进行基本的装饰。
3.字迹要十分工整。
4.老师的评语形式也要规范,尽可能减少负面评价,增强支持性和指导性评语。
一个学期结束后,学生可以邀请老师、家长、同学来写序言,自己也可以写后记之类,然后加上封面,保存起来或分享,那么,一部作品就成了。而这个过程中,孩子自然而然地会认真地对待作文。
数学作业也是一样的道理,也可以对书写提出更好的要求,让每一份练习包括试卷,都像作品一样。而且,数学老师完全可以把数学作业本也当成“随笔本”,在数学作业本上与孩子用文字相互交流。谁规定了数学作业上,必须写满符号,不能像语文老师那样自由地书写性情和表达期待?
且慢!这些跟家庭作业有什么关系?
实际上,家庭作业(本文中主要指周末作业,平时或寒暑假可参照)与平时在学校的作业更可能像作品。
因为孩子在家里,拥有了更从容的时间和空间,可以有长度和深度地去做一些事情,包括作业。这时候,更好的作品,就成为可能。
关于作业,
我们面临的困难究竟在哪里?
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今天,学校病了,教室病了,学习,已经像吃药了。
作业问题,只是这病体上的一个病灶。你不可能通过解决一个病灶而解决整个机体的问题。而整个机体的问题不解决,病灶的问题,只能减缓,而无法根本解决。
但是,我相信,任何微小的进步,都是从小处开始的。一个老师,一间教室,一所学校……
这是一种自由:只要我愿意,我就去改变它。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