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因为受到学区房的限制,很多学生被迫上私立学校,由于私立学校和公办学校的教育资源存在很大的参差,导致学生们接受不同的教育,承受不同的学习压力。
在我国,小学和初中都被归到义务教育范围内,但只有公办学校的学生,才能享受到学费全免的教育政策,对于那些没能进到公办学校上学的学生,家长们往往要支付溢价,送孩子去私立学校。
至于学生们能否进到公办学校,则取决于是否符合公办学校的招生标准,拥有公办学校对应的学位,而学位的获得归咎于学区房,学校的资质越高,学区房的房价越高。
沈阳明年后再无“学区”?三年内落实新招生计划,70%学生受影响
放眼整个教育界,内卷现象可谓是层出不穷,家长们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不惜动用两三代人的积蓄,只为了争抢到进名校的学位,对于学区房是不是“老破小”毫不在意。
因此,学区房的存在始终备受争议,家长们一边抱怨按学区分配招生名额不公平,一边又挤破头想把孩子送进名校,哪怕承受很大的经济压力,也不希望因为经济条件,影响到孩子的学习。
为了响应国家放宽生育政策的号召,减轻学生和家长的压力,多地陆续制定了新招生政策,在降低学区房占招生比重的同时,也希望尽早用其他的衡量标准取代学区房。
沈阳作为辽宁省省会城市,率先实行了新的招生计划,从2024年开始,沈阳将实行“九区”整体招生政策,其中包括省实验、育才、二中等省重点中学,要求各学校拿出不少于50%的指标名额作为“九区”分配,至于其他区属省重点的指标到校依旧为本区。
也就是说,新招生计划的实行,让类似沈河区七中等三校“招生大户”丢了优势,这也意味着原关联学区房直接贬值,而沈北、浑南等区的学生却受益匪浅,这两大区的尖子生将迎来“三校”机遇。
当然,作为原本名校云集的铁西和皇姑区,不仅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反而因为新招生计划的实行,扩大了两区学区房的优势,要知道31中和120可是“低进高出”的典范。
新招生计划中提到,沈阳将在2024~2026年内,推动公办学校落实指标到校政策,并且到校招生比例占其招生计划总人数的70%,统招生占30%;
从2027年及以后,指标到校招生比例会再次调整,将招生比例提高到占其招生计划总人数的80%;对于尚未实行指标到校政策的公办学校,从2024年秋季招生起执行,并且招生比例占总招生计划的50%。
随后到校招生比例会逐年增加,按照2025年实行60%;2026年实行70%递增,直到2027年统一将到校招生比例调整为80%,对此,家长们要打好提前量,考量好学区房和学位的比重。
毕竟关系到学生的升学名额,一部分学生还可能因为中考成绩不理想被迫分流到职高,那些上职高的学生,等同于直接失去参加高考的机会,对学生造成的影响更是无法估量。
面对不断降低的升学率,学生和家长更要各司其职
教育内卷,导致学生和家长都像是“惊弓之鸟”,整日关注着教育政策是否有调整,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学习出钱出力,承受着不该承受的压力。
面对不断降低的升学率,学生和家长更要各司其职,站在学生的角度,什么都没有学习重要,与其将心思放在竞争对手身上,不如努力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尽可能发掘有效的学习方法。
对学生来说,不在于用了多少学习时长,举个简单的例子,有的学生在学习桌旁坐一天,可能还没有其他学生用2小时学到的知识多,道理很简单,后者的学习效率更高,所以他们能用最短的时间,学习最多的知识。
而家长要做的除了照顾好孩子的衣食住行外,还要引导孩子发掘自身的优势,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如果只将学习当成家长或老师布置下来的任务,势必很难在学习上有所突破。
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们,在做任何事时,想争取到个好结果,就要想让他们对这件事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亦是如此,最后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你是怎么看待“新招生计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