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工作岗位数量堪忧,劳动力多外出务工,留守学生的出路在哪里

时事新闻2023-10-08 10:33:54无忧百科

农村工作岗位数量堪忧,劳动力多外出务工,留守学生的出路在哪里

有道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对孩子来说是弥足珍贵的,父母对孩子的陪伴,不仅是生活上的陪伴,更是情感上的陪伴和精神上的陪伴。

尤其是2~7岁,孩子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高速期,是他们形成对外界的认知、自身人格的养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如果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陪伴、关爱和教育,学生就极易产生认知、价值观上的偏离,以及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甚至很有可能养成情感丰富而脆弱、自卑、缺乏安全感的性格,这对学生的一生都会产生严重影响



农村人口流失,空巢老人和留守学生成为农村人口结构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口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农村常驻人口近30年来一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很多偏远山区已经成了“空心村”



其中,劳动力的流失令人唏嘘。农村收入来源较为单一,主要为务农,而“靠天吃饭”,收入无法得到保障,且收入水平低、职业价值感不高,而受教育成本、医疗成本、日常生活成本逐年增加等影响,外出务工无疑成了他们的首选

而这部分人口,大多数在城市并没有住房,受到孩子生活环境、教育成本、照看问题等多方面问题的制约,将正在上学的孩子带到身边抚养便成为了很难实现的现实问题。此时将孩子留在农村交给老人照顾便成了他们最优的或者说别无选择的选择。

由此,老人和正在上学的孩子便成了留守在农村的主力军。而老人随着年龄的增大,体力和精力都有限,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都很难与时俱进,还会出于“隔辈亲”,或多或少对孩子产生溺爱行为。这些现象都有可能导致孩子无法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身心发展受到阻碍



自信的学生,都是父母“陪”出来的

国外有一家研究所,致力于找出优秀学生背后的成长原因,在追踪了近7万名学生的成长轨迹后,他们发现:对于那些拥有家长的陪伴更多的学生,更容易取得成功。

即使他们成长的原生家庭条件一般,但是父母都尽着最大的努力,陪伴孩子成长,指引孩子前进,让他们可以拥有足够的自信和勇气,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可以说,自信、优秀、有底气的孩子是父母“陪”出来的。父母对孩子的陪伴,是孩子心灵最好的成长剂。

曾有人对校园中叛逆的学生做了一个调查,发现他们大部分都是来自单亲或留守家庭。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如果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指导,心灵没有得到父母及时的滋养,学生就很容易会出现焦虑、迷茫的现象,甚至在他们心里的是非对错之分也会渐渐变得模糊,从而做出错误的或者过激的行为。



在教育心理学上有句话:当你发现你的孩子有问题时,你已经错过了10次陪他改正的机会。认真细致的陪伴会让孩子获得安全感,养成健康心理,陪孩子一起长大,才是孩子一生最珍贵的财富!

多一点陪伴和关爱,留守学生现状并不难改变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家长来说,现实问题和生活压力似乎很难改变。对于确需外出务工的父母,可以尽量选择离家近的工作地点,增加回家看望留守学生的次数,并通过电话、视频通话等多种通讯方式,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留守学生的心理及行为发展动态,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来自于父母的情感支持越多,在遭遇负性生活事件时留守学生就越有勇气和信心去面对和解决问题。

照看者也要鼓励留守学生多与老师交往,老师是留守学生在学校里的主要看护者,应密切关注留守学生的成长,创造与留守学生的互动机会,增加与留守学生的交流次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弥补家长的教育和陪伴缺位,对于性格内向,心理状态较差的留守学生要尤其多加关注。



【总结】留守学生作为特殊群体,受到父母的陪伴和教育无疑要少于其他学生,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对于这个群体给予更多的重视和关注,助力留守学生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身心。



话题:你身边有留守学生吗?你还有哪些帮助留守学生成长的小建议呢?

本文标签: 父母  成长  教育  留守学生  空巢老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