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硕士吐槽导师不负责,打发自己去卖保险,3年时间总共见2面

时事新闻2023-10-21 08:34:13无忧百科

农业硕士吐槽导师不负责,打发自己去卖保险,3年时间总共见2面

在“学历为王”的时代里,学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仅是代表着学生的学习能力,更是会对就业产生影响,学历越高,选择的机会就越多,这也是现在学生追求高学历的原因。

毕业后选择考研的学生越来越多,上岸已经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因此能考上研究生的学生,就会觉得自己很幸运,对未来抱有着极大的期待和憧憬。



但是很多学生读了研才知道,原来读研和读大学好像并不一样,学习难度增加不说,如果遇上一个不负责任的导师,可能连学习的机会都没有,一名农大的硕士生就吐槽自己的导师,所说的内容真是让人开了眼。

农业硕士吐槽导师不负责,打发自己去卖保险,3年时间总共见2面

现在考研是“近身肉搏”,能够获得入学名额的都是学习能力不错的,而导师一个人也带不了多少学生,就算对分到的学生不太满意,也都不会做得太过分。



但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总有一些例外的情况出现,一名农学硕士就吐槽自己读研期间遇到的导师,所作所为都配不上“老师”两个字。

据他所说,自己作为专业的农学硕士,居然被自己的导师打发去卖了几年的保险,从入学到毕业,3年的时间里只见过导师2面,与其说是导师带出来的学生,不如说都是自学成才的。



要知道研究生学习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还有很多科研任务,尤其是像农学这种专业,更是需要很多的科研成果和经验,这些都需要在导师的指引下去学习的,遇到这种不负责任的导师,真是有苦说不出。

而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少见,俗称“联合培养”,表面是在学校读研,实际上却干着其他的工作,而“联合培养”主要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导师本身能力不行,没有足够多的资源让学生去享受,自然要找点别的事情给学生做,跟着这样的导师也很难毕业。



另一种情况是导师把学生当廉价劳动力,这种都是导师自己在外面有公司,学生自然是最好的“员工”,为了顺利毕业还不敢有什么怨言,就可以心安理得享受学生的工作成果。

但是不管是哪种情况,对于学生而言都是非常痛苦的事情,所以还是希望学生能够擦亮眼睛选择导师,还有如果导师没有能力或并非心存教育信念,就不要选择带研究生,以免误人子弟。



并非所有老师都是“蜡烛”,遇到不负责任的导师,学生该怎么办

都说老师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的前路,但是并非所有的老师都能那么尽职尽责,学生总会遇到一些不负责任的老师,大学里面尤其多,那么学生应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学生要尝试和导师进行沟通,了解导师对自己存在哪些不满意的地方,然后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争取博得导师的认可和青睐,才能获得更多的指导机会。



其次,如果导师真的“油盐不进”,那么就要去和学校沟通,通过正确的反馈途径,让学校去教育老师,不过这样也难免会被穿小鞋,还是申请换导师比较靠谱。

最后,如果前两个方法都不管用的话,学生就只能自求多福,通过自我的调整去改变,和有同样经历的同学一起学习,总之就是不能耽误学业,一切以毕业为前提去努力。



考研选择专业和学校重要,选择导师更重要,一定要深入了解才行

很多学生都觉得考研无非就是换个老师继续学习罢了,和本科阶段应该差不了多少,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读研不只能只靠学生努力,导师的指引也很重要。

所以在考研的时候,学生除了要关注学校和专业的情况外,对于可能分到的导师也要有所了解,尤其是导师的品行,这些都是可以提前去了解的。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生对读研期间的事情没经验,那么就可以旁敲侧击,从学长学姐的口中里了解真正的读研生活,包括导师的能力以及行事风格。

或者也可以去网上寻找一些过来人的分享,他们的评价或许是比较中肯的,结合自己的了解和他人的指点,学生就可以选择报考的导师。



当然学生也会有疏忽大意的时候,如果真的遇到了不好的导师,也要积极调整心态,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和学校、导师沟通,而不是自己吃哑巴亏。

【笔者有话说】农学硕士被导师打发去卖保险,真的是让人想不到,也难怪这名学生会觉得有些气愤,这也告诫所有的考生,读研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导师在其中占据了重要的作用,还是应该谨慎选择。



另外笔者也想告诫大学老师,既然选择踏上三尺讲台,就不能太自私,将心思花在学生和科研上面,才是老师应该做的事情,耽误学生也就是在耽误自己。

话题:你对这件事有何看法?欢迎留言分享与讨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