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的那3个月长途骑行,放在今日,完全有资格取得旅游博主的名号,也会有一些诱人的收益,那么,他还能坚持到那诗与远方,做他的文学梦吗?
撰稿丨任大刚
长假期间,应邀参加一个形式新颖的读书活动,有幸忝列评委之职。活动现场,我的名头被打在大屏幕上,介绍一番。
中场吃午饭,正在往会场外走,忽然有个人叫我的名字,一回过头,发现竟然是大学时候的朋友李君。20多年不见,李君的相貌没什么变化,还是笑眯眯的,只是胖了些。
故人相见,分外欣喜。一问才知道,假日期间他到图书馆来看书,注意到这个读书活动,于是进来看看稀奇,结果意外发现了大屏幕上有我的介绍,于是就暗陪着我,一直等到中场休息才过来打招呼。
这么多年不见,我赶紧问他现在在做什么。我记得,李君后来取得博士学位,回新疆的一所高校做了教师。但李君告诉我,他现在在做法律社工。
对于工作变动,我倒并不感到意外。李君一直是个不走寻常路,常常让人感到意外的人。
01
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大学,在校园管理上,可以说是相当粗放,若有若无。
有一天,经常在一起玩耍和切磋学问的缪君带着一个风尘仆仆,略显羞涩和瘦弱的男生,介绍给大家说,这是李君,刚从新疆过来的诗人。
大家都志同道合,年龄相仿,于是就成了朋友。稍后才知道,李君这一次从老家新疆来上海,是骑着自行车,历时3个月才完成行程。我们一听,立刻佩服得五体投地。
今天的中国大地上,到处都可以看到骑行的人,包括从最北骑到最南的,从最东骑到最西的,有绕着国境线骑的,还有从中国骑到欧洲的,其中不少人一边骑行,一边拍摄Vlog,赚取到流量收益,顺便就解决了经济问题,形成了一个小小的闭环。
图/视频截图
但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却是另一番模样,那时候非但经济十分落后,一路走来,民风“彪悍”不讲武德的地方不少,且到处车匪路霸横行,而且道路条件很差,不仅没什么高速公路,就是国道省道,也是破破烂烂,不堪行进。
李君能够平安抵达上海,堪称奇迹。至于路上的精彩故事,年代久远,我已经没有记忆,但我相信李君一定都还记得,或者在他的某一本日记里。
02
但更令我们吃惊的是,李君当时只有初中文凭。
初中毕业后,李君就没有再继续上学读书。但他是个热爱文学的人,喜欢写诗,写小说散文,凭着天赋,一边自学文学,一边和文学界有些联络。
他联系上我们学校的一名中文系教授,书信往来,得到鼓励,正好我们学校中文系有个“作家班”的培训,他便骑着自行车,借着教授的介绍,不远万里来旁听了。
那时候,经常有不速之客到课堂上来旁听。我们的西方哲学课堂上,就长年累月有个华东政法学院的老兄从不缺席,听了一届还不过瘾,继续听下一届。我们都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老师也就嘟囔了一下说还是去注册一下吧,他没去,也就罢了,继续听。
图/视频截图
因此,对李君来听课,我们并不觉得有什么唐突之处。再说,李君是个热爱文学的青年,总好过那些成天只想着在外打工挣钱,实际并不热爱文学只想混张文凭的同学,他去“作家班”旁听,好比一大桌子人吃饭增加一双碗筷,主办方有大多损失呢?说不定还会就此养育出一个伟大的小说家也未可知。
李君一开始挤在地下室里栖身,后来缪君他们寝室有个空床位,李君就搬到那里,负责宿舍管理的先生也不管不问,从不上门骚扰。
大家都觉得天经地义,大学就该是所有追求知识与智慧的人士聚集的地方,努力于学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而不是以各种怪诞的名义,想方设法防止没有“身份”的这个那个人进来习学。
03
李君就这么在我们这所大学安顿下来,靠着教授的接济,他自己也想方设法打一些零工,艰难度日。
但初中文凭的起点毕竟太低了,于是李君刻苦地拿到了相当于高中的自考,又继续自考,拿到专科文凭。又过若干年,考上了硕士研究生,且不再是中文专业。
我已经不记得在什么场合,有人告诉我说,李君在我家隔壁的大学读博士学位,并且找了一个女博士做女朋友。之后,又有人告诉我说,博士毕业后,李君回新疆的一所高校做教师去了。我们都为他感到高兴。
这次意外相逢,时间紧迫,都没有来得及互诉别后衷肠,只是简单地问一下现状,匆匆留下联系方式就分手了。
李君是一个知识的流浪者,一直在切换自己的知识身份。他是个有故事的人,但一切际遇在他那里,只有三言两语,轻描淡写,所以,我并不想过多打听他的经历。他的故事,应该由他来写,我的所述,不过皮毛而已。
04
之所以会写下李君的故事梗概,只是因为,在长假期间,陪着女儿去某所著名大学参观的际遇。
那天上午,气候适宜,阳光明媚,我们兴冲冲地坐上地铁,花了一个小时来到这所大学,见到校园门口已经聚集了一些人,多是家长带着孩子,听口音,有的是附近省份的,有的甚至是东北过来了。
校园不是刷身份证就可以进去了吗?再进一步看,发现需要预约,而且参观名额已经预约完了。我们没有预约,进不去,扫兴而归。
我们不死心,下午去另一所著名高校,略有不同的是,它整点发布进校参观名额,我们于是整点预约,只十几秒钟,名额就约完了,所幸预约成功。
从喧嚣的闹市一下进入百年学府,一瞬间的切换,就穿越了百年,不知今夕何夕。
晚上,我们到家旁边另一所高校附近散步,已经3年多没有进去过了,想顺便进去看看,但没带身份证,女儿灵机一动,带着我们从一条昏暗的小道,绕过卡口,溜了进去。3人都陡然产生一种惊险刺激在探险的感觉,大家都舒心地笑了。
图/图虫创意
遇到李君的时候,我忽然想到那天的校园行。
李君的那3个月长途骑行,放在今日,完全有资格取得旅游博主的名号,也会有一些诱人的收益,那么,他还能坚持到那诗与远方,做他的文学梦吗?
他几乎不名一文,更没什么官方身份,能进入校园待上24小时不出来吗?
他还能心无旁骛,白住在学生宿舍吗?
他还能到处去旁听各种感兴趣的大学课程吗?
他还能坚持着,一直到取得博士学位吗?
他还能放弃令人羡慕的体制内工作,去做一名社工吗?
当时只道是平常,而今却道是传奇。时代的标签,是让传奇人物给贴上的。
李君就是一个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