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把题写进20分钟!!

时事新闻2023-10-30 08:30:32无忧百科

今天开始!把题写进20分钟!!


◼️ 10月份末,写题仍然要花到两个小时乃至更多,总是在各类不同的逻辑中来回整理,不管是小标题彼此间的串联,还是一段论述中尽可能把前后逻辑要点梳理清楚,从开篇背景到具体陈述和最终总结。其中还有可能因为想得过于复杂导致思路卡壳,要拐上七八十个弯才能绕回来。这种情况在十月时曾经一再地击垮我,尤其是看到别人在短时间内写出的漂亮的答案,更无法去面对眼前始终达不到标准线的答案。于是我选择痛哭,在夜深人静时躲在被窝里哭,在四下无人的图书馆楼梯间里哭,在刷着政治题却想着写不完的论述题时哭。眼泪“啪塔啪塔”地掉在纸上,晕花了一大片的油墨,所以我哭得更悲伤了。

◼️ 不过,哭泣解决不了问题——虽然我很讨厌把所有的情绪、行动都放置在理性的框架里,但事实就是这么操蛋——因此我选择边哭边写,写一遍不行对着解题思路写两遍;同时,经常在笔记本上记录自己目前存在的问题:总是钻牛角尖、在破题时没有找到关键要点、写答案时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欠缺对当前热门专题的理解,比如媒体融合、人工智能、网络伦理等。 我发现,如果把问题写出来,再尽可能地去弥补这些缺点,通过仔细地研究题目、尽可能地多次复盘、反复背诵重点答题框架与破题思路,以及搜集资料,努力补足尚不清晰的知识盲区等等。 即使写题仍然要花上比别人更多的时间,但我开始逐渐摆脱十月初时痛哭、焦虑的情绪,不再像「行尸走肉」一样去图书馆,然后麻木地整理笔记、听课、写题了——我正在一步步地解决自己当下的问题,哪怕每天还是有令人不安的情况,但谁又说不能“慢慢来,比较快”呢。

◼️ 可能是因为我相信「自助者,天助之」,也可能真的到了「量变创造质变」的时候,在11月参加完限时模拟考之后(只写完了70分左右的题),我突然发现自己思考的速度提升了,原本2小时左右才能完成的题目,逐渐被写进了1小时40分钟、1小时15分钟。十一月末期,我已经基本可以在50分钟左右写完30分的论述题了。后来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除了如愿以偿考入理想的院校,我还遇见了花花,拥有了秃头所这样一个能够表达的平台。

◼️ 直至今日,当我希望将这份经历、经验告诉大家时,才开始仔细回想,从十月到十一月,让我写题变快的原因,既非天赋异禀这样的个人因素,也不是通过求神拜佛得到的奇异力量。而是仰仗于过去一个月时间里,持续不断地对自己写题时存在的问题进行复盘的耐心,对某种观点可以如何表达的词句积累,以及想要做得更好和相信自己总能够克服困难的勇气。

◼️ 考研那段时间其实离我已过去近6年、7年,但几个零星的画面却始终印刻在我的脑海、萦绕于我对考研的感受中——在凌晨的校道上,我告诉研友什么是北斗七星;站在图书馆门口吃冷掉的外卖却无比幸福;每天5点30分开始,写一道15分的简答题,直到研友走过来,问我是不是该吃饭了。

◼️ 这时候,她会说:“哇,你写得好多好快,你真的一定可以考上!”

◼️ 是啊,我一定可以考上的吧。


10/29/Sun .

如何把题写快、写好?

@TuTouSuo™️

如何把一只大象装进冰箱?

答案是:打开冰箱门、塞进大象、关上冰箱门。

这当然只是个笑谈,但不妨碍理解“做任何事情都是有逻辑顺序的”这个观点。你可以将答题看作是对某一现象、观点、事实、理论作出的分析,本质上与评价一家餐馆、一个人、一只猫咪没有区别,只不过前者大多以新闻生产、伦理生态、数字鸿沟等抽象名词为主,而后者都是大多数人熟悉的对象——所以我们能够很快地找到具体分析思路。

所以答题第一步,应该先找到题干中的“知识点关键词”和“题型关键词”,要先将过于「抽象」的名词「具像化」,把原先不熟悉的内容尽可能地理解清楚(具体可看下方图片)。同时,明确提问的方向,是影响,还是原因、价值/意义、措施等。


比如上海大学专硕334的一道真题:简述智能媒体对新闻传播业的影响。其中,和之前谈到的找「知识点关键词」、「题型类关键词」一样,先将“智能媒体”和“新闻传播业”抓取出来,同时发现“影响”这样的提问落脚点。后者往往是对于一个现象的思考角度,这种题目本身还算是很友好的,比如那种直接让你谈谈xx问题/理解xx问题,不给任何角度和切入点的好太多了。

因此,为了能够对这道题作出回答,很多人都会直接开始在各个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的各大账号中搜索题目。如果自己答不出来,只能是借鉴别人的观点——这是很多姐妹在答题时存在的误区。一旦每道题都是以这样的思路去整理答案,那么永远只能是解决一道题,而且还是用着别人的脑子写着并不准确的答案。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对这样「抽象的知识点」进行「具象化整理」,通过查找资料或者是听一些网课,明确“新闻传播业”的整体内容,尤其是新闻传播业的定义、新闻传播业的组成部分(产业、组织、内容生产流程)。知道它是什么之后,才能够有效地进行思考分析。


了解了知识点关键词具体的含义后,再回过头去思考这道题的提问方式—— 每一种提问方式都有自己适合的破题思路,同时能够指引在答题时落脚在哪个方面,比如原因类就要说明“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当前的结果”,重点在「谁造成的」;影响类就要关注“具体出现了哪些变化、导致了怎样的结果”,论述重点就要放在谈论变革、颠覆中。 千万不要一拿到题就开始写,先弄懂关键词,这样就可以补充知识空缺,不断完善你的学科框架体系了。

1.影响类: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要思考两个视角是否都能够对这一问题进行回答(有的时候答案里是没有消极/积极影响的就不需要特别书写嗷);

2.A对B的影响:需要以B为框架。新闻传播业可以被分为新闻体制、产业结构、所有制、组织结构、新闻生产流程(新闻思维、新闻选题、新闻策划、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分发、新闻用户关系)等方面。于是,答案也呼之欲出了:

一、转企改制快速推进:智能技术与科技公司「媒介产业」

二、融入更多技术岗位:组织内架构重新调整「组织结构」

三、新闻生产流程变革:数据智能技术成基础「生产流程」

四、用户关系思维颠覆:精准化的点对点传播「生产流程」

五、新技术闪亮综合症:过度追求创新化生产「生产流程」

这样一来,又学习了学科知识,还能够厘清破题思路、练习论述语言和小标题的凝练方法,一举多得。

所以,当我们不是抱着“我要找到这个题目的答案”的心理去整理相关内容时,就不会时刻被其他现成内容的思路带着跑,甚至出现为了迎合自己找到的某个框架思路,最后把答案弄得“四不像”,游走在跑题的边缘——这样写出来的题目,花费再长的时间,都不会对答题能力的提升有太多的帮助。

也只有对知识内容足够熟悉,不需要一看到题目还要去找资料、现学现卖时,才能够让破题时的思路更清晰、速度更快更准确。 试想一下,如果已经对一个知识点滚瓜烂熟,就会自然地抓到它在这道题中应该要凸显出来的、被讨论的部分,也能够迅速搭建起思路框架。

「把题写快的方法(一)」:需要明确答题方式/加快破题速度

建议:在写题过程中不断积累破题框架,尤其是新闻业框架(产业/组织/生产流程)、传播框架(5w+仪式观、游戏观等其他传播观念)、媒体融合路径框架(产业融合/组织融合/生产流程融合)、新闻舆论框架(党性原则为核心/建设新型主流媒体与培养全媒体型人才/做好新闻宣传、舆论监督、舆论引导和对外传播)、舆论分析框架(舆论主体/舆论客体/舆论本体)、马新观框架(党性与人民性原则/媒体融合/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打造主流舆论场)、网络治理框架(政治空间、经济空间、生态空间、文化空间、国防空间)、数字鸿沟框架(社会鸿沟、群体鸿沟、个人鸿沟)等。


这些框架的作用不是直接写出答案,而是帮助我们在「破题」时,能够把「抽象的知识关键词」具体化,让它能够被思考。

抓着「新闻舆论工作」六个字想不出东西,但如果我告诉你,新闻舆论工作就是“站好政治立场(党性原则),以新型主流媒体和全媒体人才为主,做好新闻宣传、舆论监督、舆论引导和对外传播”,那题目中询问「如何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就可以直接展开:

一、以政治家办报精神,统一党性与人民性原则「站好立场」

二、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组建全媒体型人才队伍「建设做好工作的主体」

三、以正面宣传为目的,把握舆论监督立足点「新闻宣传+舆论监督」

四、以平等对话舆论观,调整当前舆论引导策略「舆论引导」

五、创新宣传人才队伍,进一步推动对外传播「对外传播」

「把题写快的方法(二)」:多积累常用的开头/结尾/数据/案例,例如网络传播背景、国际环境背景、数字技术表达等。

建议:拿出一本专门用来记忆表达的笔记,或者直接打印秃头所整理的合适且有用的表达:

如果破题思路不清晰,就多练习破题、写框架,不需要写一道完整的题目来提升自己的论述能力。换言之,如果要提升答题速度、加强论述表达,也不用每天来个三四题,只需要多积累一些常用的内容,它们就像是你的「语料库」,能够帮助你快速在想要形容某个对象时下笔。

比如在很多题目里,大家喜欢用「符号资源下放/扩张/泛化」或者是「传播结构扁平化/去中心化」等。这些都是新传考研中经常会被使用的语句,来描述媒介环境变迁后,数字空间、平台的特点。如果这些表达你记得越牢,想要去说明一些现象和情况时,就不会抓耳挠腮疯狂组织语言了,因为它们都已经积累好了在你的脑子了,就等你组织它们出来而已。

这也是我跟所有想要提升自己答题速度和表达能力的姐妹说,一定要多积累、多背诵,熟记这些「好词好句」的原因:

符号永远是抽象信息的表达手段。 没有符号就没有表达,就没有写得又快又好的答案。

「把题写快的方法(三)」:记住自己整理好的答题逻辑和小标题,遇到相同的或者换了种表达的题就可以直接使用,快速提升答题速度!

我会把自己写过的题或者是修订好的题的思路、框架专门整理在一本手写本上,这样不仅可以积累那些漂亮的小标题的表达,还可以让我快速且自如地用过去学到的知识内容、框架体系,应对试卷中的题目。

想要写得快,就是要不断记忆、要熟记,不管是知识内容,还是语料、框架和思路。只有记住了,才不会临了临了要当场现编,所有的内容都要现想,这样是肯定写不完试卷的。

不过有个需要大家关注的,小标题一定要写得“准确”,能够直观地表达论述段落的意思,本质上和我们写评论标题一样,让读者能够非常清晰地了解你想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所以不要只顾着用华丽的词藻和理论去修饰小标题,而是要让其本身先具有可读性,再尽可能精确地呈现出来。

不用华丽、不用刻意对仗。

要精准、要足够有概括性。

*妈呀,这两句怎么还对仗上了。

小标题写作逻辑:1.明确这个段落中想要表达的观点,例如:表情包能够充当重要的线上数字传播线索,补充传播表达时文字符号的单一性,减少传播误读;2.提炼关键词:数字传播、单一性、减少误读;3.更具体、更直接的表达:补充文字符号的单一性,减少传播误读;4.提升表达:多元化的数字传播表达,减少传播误读(因为“补充单一”其实就是“多元表达”,不用让读者阅读时再绕弯子去思考,最简单的就是最直接的。)

小标题案例:多元化的数字传播表达,减少传播误读

多被应用在网络人际交流的表情包符号通过丰富的图像与GIF式的动态变化,能够较好地弥补以文字沟通为主的社交传播关系【开篇观点展示】。 借助类似于人类表情和肢体动作的表情符号,或挪用既有的影视剧或漫画素材,将个人的情绪附加于其上,试图完整地展示数字二维交往空间中无法获得的面对面式的表情、音调、肢体动作等传播线索【具体阐释“何为补充、如何补充、通过什么手段补充”】。 可以发现,表情包对于线上传播的效用便在于塑造立体的传播情境,减少由单一文字符号带来的传播误读的可能性【总结观点】


最后我想说一些废话

️ / TuTouSuo / 对我的赛博朋友

十一月至十二月的时间里,我都在尝试让自己提升写题速度。我接受了模拟考只有七十余分的结果,不再和总是停留在22/30的作业分值较劲,学会了在痛哭的、崩溃的背书中通过来回更换学习地点获得新鲜感的方式,也明白了最终除了自己,没人能够帮上忙的处境。那段时间我变得越来越迟钝,并非是对待知识,而是对待这场考试。不去想最终的结果是好是坏,不总是担惊受怕于最后三小时里能不能写完一整张试卷,我好像被自己包裹在了某种气泡中,只关心当下、关心眼前、关心正在做的每一件事。

我买了一整本的B5纸(因为知道专业课考试用纸是B5大小),在上面练题,刚开始一道简答题要写1小时30分钟,但到了12月中旬,只需要不到20分钟。

但就是这1小时10分钟,花费了我整整一年的时间:接触新传、熟读《传播学教程》《新闻学概论》《网络传播概论》;学习怎样通过思维导图理解书本章节中的内容,把一个个知识要点誊写到笔记中;看论文、做专题,搜集各类不同的信息,从定义、特点,到原因、影响、关系,每一个专题中都是密密麻麻的知识;传播学教程背了六七遍,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我得承认自己不是天才,我得承认自己没有办法假装轻松地解决所有事情;抓紧一切时间;做每一件能够做的事;允许自己痛哭,但不允许自己选择放弃;允许自己崩溃,但拒绝蔑视自己;手上被笔磨出了茧子,虎口和食指,套上胶布可以继续写;用光了数不清多少盒水笔;在冬日的图书馆里背书;从清晨,到傍晚,直至深夜。

直至,整座图书馆仍然灯火通明、没人离去的深夜。

我的赛博朋友们,这是场如此孤独的旅途,却又再难找到和它一样热烈、澎湃的时刻。当我们每天为自己期待的未来而努力,为某一不确定的结果而完成当下所有确定的事情时,就正在让那个模糊的、迷茫的春日,变得更加清晰和具体。

12月19日,距离当年的考试还有三天,我拍下了学校图书馆的穹顶。那时,我被大片大片的冬日阳光所笼罩。

我知道,春天会来的。

春天,就快来了。


* ᴳᴼᴼᴰ ᴺᴵᴳᴴᵀ *

՞•Ꙫ•՞

「全真押题模拟与押题手册」

热点押题卷配套院校模拟卷

100道新传热点题目

ʕ•ﻌ• ʔ

「秃头所王牌课程:秋日答题班」

WONDERLAND/以题带学

在实用与应试中保持思考

ᑋᵉᑊᑊᵒ ᵕ̈ ᑋᵉᑊᑊᵒ

つ♡⊂

「名词解释小册子更新版」

不止于一场功利应

不只是一本新传考研工具书


本文标签: 新闻  小标题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